• 2021年3月,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观测项目管理系统被评为“2020年度中国科院信息化优秀案例”。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是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中国科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 ...
    为了支持FAST的全球开放和对科项目全周期的管理,中心为FAST定制了信息系统,并研发了观测申请与评审、观测参数提交、项目管理、日志管理以及数据中心等子系统。
    中科院为“年度信息化优秀案例”颁发的荣誉证书 ...
  • 深度定制的相位屏模拟代码(包括可变r0 L0和boiling effect),以及其他介质内的光波相位扰动可以联系论文作者贾鹏(邮箱robinmartin@126.com或robinmartin20@gmail.com ...
  • 深度定制的相位屏模拟代码(包括可变r0 L0和boiling effect),以及其他介质内的光波相位扰动可以联系论文作者贾鹏(邮箱robinmartin@126.com或robinmartin20@gmail.com ...
  • 获取国际望远镜观测时间计划(TAP)是一项让中国天文家申请使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大口径光/红外望远镜等设备的计划。该项目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资助,以造福于整个中国的天文团体。
    此前,中国天文家或者通过合作,或者出国访问,或者在少数几家机构申请少量开放时间。TAP将首次让所有中国天文家都可以通过开放和竞争的方式分配使用3.6-6.5米口径的光/红外设备。
    中国虚拟天文台对现有的望远镜时间申请系统进行升级,为TAP项目定制开发,提供全面技术支持。申请者不再需要像往年一样分别发邮件,通过望远镜时间申请系统快速、统一地提交材料。
    系统一方面根据光、射电等不同望远镜的观测时间管理需求,将望远镜时间申请与分配的工作流程标准化,将国内的主要观测设备纳入到统一的管理流程中,提高科装置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支持多租户特性的快速扩展,在短时间内即可满足具体望远镜的定制需求 ...
    ,完成科装置与中国虚拟天文台的集成。
  • 去年,我们推出了《万维望远镜宇宙漫游制作体验活动》慕课,课程上线后引起了热烈反响,400余名员参与了本次习。课程的尾声,不少员都独立完成了漫游作品,并获得结业证书
    相较上一期课程内容,本期课程基于万维望远镜全新版本开发,是您了解该天文软件平台的最优途径;另外,乔翠兰老师根据实际教经验重新定制了课程大纲并组织录制课程,具有丰富万维望远镜教经验的杜康玉老师、李珊珊老师以及乔老师的生杨志鹏参与了课程录制 ...
    平时作业成绩合格且结业作品符合要求的员可获得结业证书
    第九课 添加WMS数据 第十课 时空动态显示 第十一课 日出日落的观测 第十二课 地震数据可视化实例 第十三课 3D模型的导入 讲师介绍: 乔翠兰 华中师范大学物理院副教授 ...
    杜康玉 河南大学附属中物理组教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课程与教论专业。在教技巧及教案设计等物理方面有独到之处。
  • 3月5日,新一届国科大研究生一级科核心课程《多波段天文观测与数据处理》正式开课,84名研究生选修。该课程涉及到实测天体物理方法,观测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分析,实用性很强。
    整个课程分实测天体物理与数据分析、光红外数据获取与处理、高能数据获取及处理、射电数据处理、太阳数据获取与处理五个专题。
    每个专题都有数据处理的实操作业,培养研究生的基本科研能力,为从事天文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课堂上生们聚精会神听课 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自2015年起,基于公有云、专有云相结合的云资源平台和中国科技网IPv6网络环境,为课程定制“互联网+大数据”的软件环境。
    选修该课程的生通过中国虚拟天文台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创建一个完备的课程实操环境,大大方便了教师授课和研究生们的习。 为课程快速创建实操环境 ...
  • 申请条件 热心参与期刊工作,愿意为ATI撰稿、荐稿、组稿和审稿,积极为期刊发展建言献策; 年龄原则上在45周岁以下,具有博士和副高级及以上职称; 风严谨,态度积极,认真负责,工作细致,主持国家级课题 ...
    青年编委权利 颁发青年编委聘用证书,每届聘期为2年,期满可申请连聘连任; 青年编委本人或推荐的优秀文章通过审稿后可优先发表; 定期获得《天文技术与仪器(英文)》纸质期刊及邮件推送; 在期刊网站和公众号上推介青年编委及其科研成果 ...
    ,提高术影响力; 聘期突出贡献者可考虑聘为编委,获得优秀青年编委证书
    ; 期刊宣传:通过国内外重大学术会议、术活动等术渠道宣传和推介期刊; 术活动:积极参加青年编委会会议,和本刊共同主办或协办相关术会议; 积极为期刊的发展与推广建言献策; 其他有利于提升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工作 ...
    申请方式 申请者填写并提交“青年编委申请表”至ati@ynao.ac.cn,邮件主题:姓名+青年编委登记表+科方向,联系人:鞠青华,联系电话:15808715592(同号 ...
  • 该计划旨在让中国天文家申请使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大口径光/红外望远镜等设备。
    该项目的目标在于:促进中国天文家领导光/红外观测的前沿研究;为中国培养有经验的光/红外观测群体;促进中国天文家及中国与其他国家相关望远镜群体间的合作;为正在进行的大型项目提供补充观测设施。
    国家天文科数据中心为TAP项目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自2018年TAP项目推出了在线填报服务以来,中国虚拟天文台团队就对其已有的望远镜时间申请系统进行升级,为TAP项目进行了定制开发。
    国家天文科数据中心将根据用户的需求不断对系统进行完善、优化,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天文设备通过该系统实现观测申请及观测数据的规范化管理和共享使用。
  • 应天文家的要求,中国虚拟天文台设计开发的论文数据贮藏库(China-VO Paper Data Repository)今日正式上线。
    这个URL地址可以由用户个性化定制并维护,China-VO保证地址的长期有效与数据安全。存储在平台上所有资料的产权仍归论文作者所有。
    2014年5月15日中科院“十二五”科研信息化专项“天文科技领域云”平台上线试运行。中国虚拟天文台以论文数据贮藏库上线来纪念“天文科技领域云”上线试运行一周年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
    平台试运行一年来,已经整合了中科院各天文台的十多套观测数据和云计算资源;国内3个2米级以上的光观测设备,LAMOST、2.4m、2.16m,全部基于该平台实现了原始观测数据的规范化归档管理;为LAMOST ...
  • 望远镜主要进行太阳高分辨率的成像与光谱观测,且具有磁场测量功能,同时终端配有自适应光系统。
    主要科目标为在0.3~2.5微米波段对太阳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和光谱观测,包括测量太阳磁场的精细结构、高时空分辨率的演化过程。   ...
    由于日间观测设备与夜间观测设备观测模式的不同,China-VO团队针对太阳观测的特性对时间申请系统进行定制开发。自2014年7月,该望远镜时间申请系统正式发布以来,得到了望远镜用户和运行团队的肯定。
  • 这个地址可以由用户个性化定制并维护,China-VO保证地址的长期有效与数据安全。存储在平台上所有资料的产权仍归论文作者所有。
    PaperData已获得AAS Journals(美国天文会期刊群)和RAA(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的认可,国内的科研人员如需在AJ、ApJ、ApJL、ApJS、RNAAS等期刊发表论文,只要将论文及相关科数据上传至 ...
  • 望远镜主要进行太阳高分辨率的成像与光谱观测,且具有磁场测量功能,同时终端配有自适应光系统。
    主要科目标为在0.3~2.5微米波段对太阳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和光谱观测,包括测量太阳磁场的精细结构、高时空分辨率的演化过程。
    由于NVST这类日间观测设备与2.4米、2.16米望远镜这类夜间观测设备的观测模式不同,生成的观测数据也不同,团队需要针对太阳观测的特殊性对系统进行定制开发。
  •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科数据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科数据管理,保障科数据安全,提高开放共享水平,更好地为国家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支撑。
    中国天文数据中心(Chinese Astronomical Data Center,CAsDC)是以中国科院国家天文台为首的中国天文界面向天文的科研究、普及教育以及相关科和社会的需求提供的天文科数据服务基础设施 ...
    中国虚拟天文台以“云计算”+“大数据”为核心理念,将计算带到数据身边,已经集成了多套数据处理环境,并且可以根据研究人员的个性需求定制服务。
    2018年,中国天文数据中心将以新颁布的《科数据管理办法》为指导,与国内外同仁共同努力,进一步推进天文科数据的资源建设,规范中国天文数据中心的运行和服务,推动天文数据的开放共享事业,挖掘数据的科价值 ...
    ,服务天文家和社会大众。
  • 为了鼓励更多人通过万维望远镜平台,利用真实天文数据探究宇宙奥秘,结合自身的艺术创想发现天文之美,中国天文会和国家天文台自2012年起联合主办了宇宙漫游创作大赛,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四届,累计作品超400 ...
    如今,大赛日臻成熟,随着作品数量与质量的提升,已然成为天文科普领域的一场艺术与科交融的视听盛宴。
    此外,也可根据不同品牌的实际需求和属性定制个性化的合作方案。 2021,宇宙漫游创作大赛即将迎来它的升级之年,在第五届大赛开启的同时亦将拉开首届国际赛的序幕。
    目前,中国天文会、美国天文会、国际虚拟天文台联盟(The International Virtual Observatory Alliance, IVOA)与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天文与社会发展办公室 ...
    大赛期间不定期举办线上线下教培训及科普活动,品牌曝光时间更长、渠道更丰富。 在第五届大赛中脱颖而出的选手及作品将有机会代表中国参加首届国际赛,品牌曝光渠道专业性更强、影响力更大。
  • 中国科院国家天文台天文信息技术研究团组(对外称“虚拟天文台”,简称VO团组)是国家天文科数据中心的专职研发团队,现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海量多波段天文数据融合关键技术与科应用 ...
    2、招聘要求 ■ 年龄35周岁(含)以下,博士位,毕业不超过3年; ■ 计算机科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与大数据技术、天文技术与方法等相关专业毕业; ■ 具有较强的系统设计和研发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研究工作 ...
    4、报名方式及其他事项说明 报名截止日期:2023年12月31日 应聘人员需提供: ■ 专家推荐2封(可在获得初选合格通知后补交); ■ 证书扫描件(应届毕业生可暂不提供); ■ ...
    个人简历(包括项目研发经和发表期刊论文清单); ■ 简要陈述已有研究经验和博士后期间研究计划(不超过3页)。
    ■ 联系人:米老师 更多信息请访问: ■ 国家天文科数据中心网站:https://nadc.china-vo.org ■ 公众号:“虚拟天文台” ...
  • 中国科院国家天文台天文信息技术研究团组(对外称“虚拟天文台”,简称VO团组)是国家天文科数据中心的专职研发团队,现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海量多波段天文数据融合关键技术与科应用 ...
    2、招聘要求 ■ 年龄35周岁(含)以下,博士位,毕业不超过3年; ■ 计算机科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与大数据技术、天文技术与方法等相关专业毕业; ■ 具有较强的系统设计和研发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研究工作 ...
    4、报名方式及其他事项说明 报名截止日期:2023年2月19日 应聘人员需提供: ■ 专家推荐2封(可在获得初选合格通知后补交); ■ 证书扫描件(应届毕业生可暂不提供); ■ 个人简历 ...
    (包括项目研发经和发表期刊论文清单); ■ 简要陈述已有研究经验和博士后期间研究计划(不超过3页)。
    ■ 联系人:米老师 更多信息请访问: ■ 国家天文科数据中心网站:https://nadc.china-vo.org ■ 公众号:“虚拟天文台” ...
  • 在上一期的分享里,我们一起完成了天文数据的检索、清洗,同时还会了用Matplotlib对天文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还有哪些好用的可视化利器呢?本期精彩继续!
    通过其高度灵活的配置选项,开发者可以轻松地定制出个性化的精美图表。此外,它还配备了详尽的文档和示例,帮助开发者更快速地掌握使用技巧。
    2.3.3全局配置项 全局配置项在数据可视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这些灵活而强大的配置项,开发者能够轻松地创建出高度定制、交互丰富的可视化图表,以满足不同数据分析和呈现需求。
    幸运的是,其简洁的 API 设计(支持链式调用)、灵活的配置项以及详细的文档和示例都可以帮助我们降低习成本,能够基于自身的数据完成可视化目标。
  • 登录国家天文科数据中心(NADC)用户通行证 在PC端使用浏览器进入NADC通行证首页https://oauth.china-vo.org/,点击右上角“登录”(如图1),或者直接打开登录页面 ...
    如果已经绑定了账户,也可以通过点击左下角“”按钮,使用扫码直接登录。 图1.NADC通行证登录页面 2.
    个人信息页面绑定操作 3)扫码登录后,系统将自动完成当前NADC登录账户与账户的绑定。绑定成功后,后续可以不必输入用户名和密码,通过扫码即可直接登录NADC通证。
    解绑账户 按照前面操作步骤,进入NADC通行证“个人信息”页面,点击“解绑”(如图4),即可移除当前登录账户关联的账户。 图4.
    绑定成功 4. 其他说明 拥有多个通行证登录账户的用户(同一个人),要变更其中一个登录账户与的绑定关系,应先将当前登录账户与信解绑,然后再将目标登录账户与绑定。 快来体验一下吧!
  • 目前,这项研究工作已被国际著名天文期刊《天体物理报增刊》 ApJS 接收。
    这个地址可以由用户个性化定制并维护,China-VO保证地址的长期有效与数据安全。存储在平台上所有资料的产权仍归论文作者所有。
    美国天文会正计划承认中国虚拟天文台论文数据贮藏库(China-VO PaperData),从现在起,在AJ、ApJ、ApJS上发论文数据在国内存储就够啦!   ...
  • 北京时间2020年7月29日夜间,国际科期刊《自然》发布了中国科院国家天文台商朝晖研究团队的一项重大成果。
    安装过程中,内陆科考队克服了高原缺氧、低温等各种困难,并且在现场维护更新了为天文设备提供能源和通讯的设施PLATO-A,这是澳大利亚UNSW科家为冰穹A南极天文定制的系统。
    这项工作是基于KL-DIMM的数据,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科家合作完成。
    本研究共包括9位作者,参与单位包括国家天文台、天津师范大学、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
    感谢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庞小平和王诗云提供原图。 该研究通过中国虚拟天文台论文数据贮藏库保存科数据并提供开放下载(如图5)。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