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四届CAIC比赛初赛(网上征集作品并进行专家评审和网络投票)预计于4月~5月开展,决赛将于7月下旬或8月中旬于河北师范大学(暂定)进行。
    决赛的主要内容为作品展示、作品答辩、专家评分点评与颁奖、天文名家天文前沿报告、大学生天文发展问题研讨等。 | ...
  • 一、活动简介 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创新作品征集活动(CAIC)旨在通过天文创新作品的形式,激发调动全国大学生及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对天文学的兴趣热情,鼓励天文科学技术创新,丰富天文科普教育资源,帮助校天文教育课程开展和天文社团发展 ...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天文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天文爱好者》杂志社、《中国国家天文》杂志社、山东天文学会 三、征集作品作者 ...
    本届征集活动的参加者(包括作品团队负责人与全部成员)要求为: (1)大学生组:中国大陆地区全日制等院校在读的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要求2025年6月前具有在读学籍; (2)科教工作者组 ...
    大学生组每项作品可有1~2位指导教师并提供推荐意见。
    为参加活动但未获名次者颁发电子版参与证明。
  • 近日,由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教育研发应用分中心牵头,在科学家、数据专家、科学教育工作者的跨领域协作下,构建了面向STEM专业大学生的科学数据素养概念框架,设计并验证了基于该框架的大学生科学数据素养评估工具 ...
    对于STEM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提升科学数据素养显得尤其重要,因为他们目前的学术发展和未来的职业生涯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大量科学数据。
    基于这些理论背景和科学数据的特点,厘清了科学数据素养的内涵,并构建了一个面向STEM专业大学生的概念框架。这一框架经过两轮德尔菲法的精心打磨,提了其适用性和实用性。
    本研究成功地为STEM专业的大学生设计了一个具有三个维度和十一个要素的科学数据素养概念框架。此外,基于该框架创建了科学数据素养评估工具。
    本研究填补了关于科学数据素养的研究空白,不仅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和推广科学数据素养,而且为大学生科学素养培育工作提供了必要支持,同时有助于提公众对科学数据素养重要性的认识。
  • 素有“天文界挑战杯”之称的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天文创新作品竞赛(CAIC,Chinese undergraduate Astronomical Innovation Contest) ...
    竞赛旨在激发调动全国大学生爱天文、学天文、用天文的兴趣与热情,丰富天文科普资源,帮助校天文社团的发展和天文通识教育课程的开展,以期为我国天文科普教育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并为全民科学素质的提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做出贡献 ...
    本届竞赛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各校学子踊跃报名,共征集到来自68所校的有效参赛作品163项,为历届之最!
    漫画等多种天文科普形式,作品主题内容涉及天狼星的古今认知、搭载自主设计望远镜的微卫星在轨深空观测任务设计、基于月球和火星深空探测成果的数据可视化APP、探讨变星性质和分类的科学研究以及八大行星的卡通漫画等,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的创造力与对天文科普的热情 ...
    此外,网络同期评选出最人气奖1项。
  • 2024年第七届中国天文学会大学生天文创新作品征集活动作品征集(提交)通知 一. 作品征集(提交)时间:即日 至 5月27日早8时。
    征集作品(电子版):如作品详细说明、研究报告论文、视频课件等。 附件(可选择提供。对作品提供辅助说明的其他材料,如发表论文、实物照片、产品效果图、演示视频等)。
    注:活动具体要求请见通知:2024年第七届中国天文学会大学生天文创新作品征集活动通知 。 三.
    caic.china-vo.org/ 微信公众号:astrocaic(天文创新作品征集) 交流QQ群:478532758(申请加入请注明学校、姓名) 附件下载: 扫描小程序码,获取2024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天文创新作品征集活动 ...
  • 3C 273的光谱数据由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Steward天文台Paul S.
    此数据在公开数据的基础上经过简单筛选和合并,包括了270条质量光谱,做了[OIII]波长定标和银河系消光改正。
  • 二、征集(提交)内容: 作品登记表(见附,请务必使用2025年终版):大学生组可选择提供指导教师等的推荐意见并附推荐人电子签名,科教工作者组可选择提供负责人所在单位推荐意见并附签章,可转为PDF格式 ...
    征集作品(电子版):如作品详细说明、研究报告论文、视频课件等。 附件(可选择提供。对作品提供辅助说明的其他材料,如发表论文、实物照片、产品效果图、演示视频等)。
  • 这里公布的是太原理工大学智能光学实验室研究的CMOS暗电流建模和坏像素识别方法所对应的样例代码,代码已经应用于一个商用卫星的数据处理任务中,并且展示了比较好的结果。
  • 这里公布的是太原理工大学智能光学实验室研究的CMOS暗电流建模和坏像素识别方法所对应的样例代码,代码已经应用于一个商用卫星的数据处理任务中,并且展示了比较好的结果。
  • 本数据集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多波段天文观测与数据处理研究生课程光学红外数据处理数据,观测日期为2023年6月17日,观测设备是兴隆60cm望远镜,BRV三波段,观测目标DY Her (Delta Scuti ...
  •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大学、云南天文台、西华师范大学的科研人员以及匈牙利天文学家联合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在LAMOST光谱巡天数据中发现了一颗罕见的、与生俱来的超大质量白矮星-热亚矮星超钱德拉塞双星系统 ...
    在多数情形下,包含白矮星的双星系统在总质量超过钱德拉塞极限后,通常会以 Ia 型超新星的形式结束其演化历程,然而理论上还存在着其他可能性。
    通常情况下,包含白矮星的双星系统如果总质量超过钱德拉塞极限,合并后会形成超新星爆发。
    treasures in the backyard – a bright binary revealed as potential progenitor of a neutron star》的评述文章,度评价该目标 ...
    此项研究是基于我国LAMOST巡天进行选源,再通过TAP计划获得国际大中型望远镜开展后续观测的一个典型案例,展示了对稀有天体观测研究而言,LAMOST利用其海量光谱库进行初筛,再使用大中型精测望远镜进行证认的效观测研究路径 ...
  • 3月30日,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南京大学节点正式上线,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的师生此后将能与中国科学院天文领域的师生一样方便快捷地使用中国虚拟天文台提供的海量数据资源和丰富的网络化服务 ...
    中国虚拟天文台以国内核心天文观测设备的时间申请、审批,数据汇交、共享、使用,课题设计、开展为线索,融合天文观测和科研活动所需的科学数据、科技文献、性能计算、软件和实用工具等资源,形成一个物理上分散、逻辑上统一的网络化科学研究平台 ...
    中国虚拟天文台南京大学节点由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出资建设,是China-VO的第六个节点,也是中国科学院之外的首个节点。
    随着院校合作的进一步深入,中国虚拟天文台将为更多的校用户提供服务,促进“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天文学研究发展。
  • 本数据集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多波段天文观测与数据处理研究生课程光学红外数据处理数据,观测日期为2023年6月17日,观测设备是兴隆1.26m望远镜,gri三波段,观测目标AU CrB (Delta Scuti ...
  • 近期,广州大学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大湾区分中心、昆明理工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团队邓正、王锋、邓辉、梅盈、谈磊、邓林华和冯松等人,开展了太阳耀斑预报与人工智能学习的学科交叉研究。
    HMI磁图是目前全日面磁场测量中时空分辨率最好和精度最(10斯)的磁场数据。
    模型的训练也变得更效更精确。
    生成对抗网络与混合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其二 一系列的测试结果证明: 1、在无耀斑、C级、M级和X级耀斑预报中,M的真实技能统计(TSS)得分平均值为0.646、0.653和0.762,与以前的研究相比,分别提了 ...
    2、与模型M相比,Mrp对无耀斑、C级、M级、X级耀斑预测的TSS得分平均值分别提了5.9%、9.4%、17.9%和13.1%,Mdp则提了1.5 %、2.6 %、11.5 %和12.2 %。
  • 中国的六个台站是:紫金山天文台、云南天文台、青岛观测站、佘山观测站、北京天文馆和南京大学。readme.txt介绍了每个文件的详细信息。
  • 2014年12月11日,第二届“共享杯”大学生科技资源共享与创新实践竞赛(简称“共享杯”大学生竞赛)总结交流大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 竞赛组委会成员单位代表、竞赛评审专家组代表及部分获奖选手参加了会议 ...
    “共享杯”大学生竞赛由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主办。
    竞赛创办的宗旨在于进一步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推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科技资源进 校、进院所,加强大学生、研究生群体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认识、理解及运用,提广大在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
    本次竞赛自2014年5月15日启动以来,得到了全国各地大学生们的热烈响应。
    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团队积极组织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和中学生设计开发参赛作品。
  • 本数据集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多波段天文观测与数据处理研究生课程光学红外数据处理数据,目前包含2023年实习课的观测数据,具体为: 1、DY Her (Delta Scuti变星),坐标为坐标为16 31 ...
  • 北京-亚利桑那巡天是国家天文台和亚利桑那大学合作开展的为期4年的巡天项目,巡天利用斯图尔德天文台基特峰站2.3米博克望远镜开展北银冠区域宽场两波段(g和r)测光巡天,目的是为暗能量光谱巡天项目(DESI ...
  • 近期,广州大学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大湾区分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团队许婷婷、刘超、王锋、黄伟荣、邓辉、梅盈和曹忠等人,开展了LAMOST恒星变源候选体的识别与分析研究。
    基于质量样本集的光变曲线,对不同的光变参数进行统计建模,并将得到的最优模型应用到LAMOST变源的识别中,发表了包含631769个样本的LAMOST变源数据。
    U1831204,U1931141)、国家青年科学基金(11903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与交流基金(11961141001),广州市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2102020677)、广州大学全日制研究生基础创新项目 ...
  • 大理大学天文与信息研究院创建于2023年4月25日,在中国科学院各大天文台和各兄弟校的大力支持下,大理大学天文与信息研究院正式开启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天文前沿研究的尝试,初步形成了一支有特点的师资队伍, ...
    建成了多个天文科研平台,为国家天文学事业发展做出了大理大学的独特贡献。
    为加强天文同行的学术交流研讨,促进天文与信息科技发展,同时促进大理大学天文与信息学科建设,更好地服务天文与信息事业发展,兹定于2024年4月14-17日举办“天文数据与计算学术研讨会暨云南边疆信息科技论坛 ...
    ”,同时纪念大理大学天文与信息研究院成立及汪景琇院士工作站顺利通过验收。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