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新版网站首页截图 新版特色与亮点 根据用户群体及其实际需求,进行结构调整和布局设计; 优化资源配置,方便用户使用天文数据、软件工具、云服务及其他服务; 在保持原天文领域云平台功能及服务的基础上 ...
    图4:网站列出了最新的公众科普活动 新版网站还增加了全站统一检索功能。
  • NADC的众多服务需要登录通行证才能使用。过去,我们仅支持通过邮箱和密码进行登录。为了适应大家的使用习惯,NADC现在新增了微信绑定登录功能,让您能够更轻松便捷地享受我们的服务。
    登录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NADC)用户通行证 在PC端使用浏览器进入NADC通行证首页https://oauth.china-vo.org/,点击右上角“登录”(如图1),或者直接打开登录页面 ...
    如果已经绑定了微信账户,也可以通过点击左下角“微信”按钮,使用微信扫码直接登录。 图1.NADC通行证登录页面 2.
    个人信息页面绑定微信操作 3)微信扫码登录后,系统将自动完成当前NADC登录账户与微信账户的绑定。微信绑定成功后,后续可以不必输入用户名和密码,通过微信扫码即可直接登录NADC通信证。
    其他说明 拥有多个通行证登录账户的用户(同一个人),要变更其中一个登录账户与微信的绑定关系,应先将当前登录账户与微信解绑,然后再将目标登录账户与微信绑定。 快来体验一下吧!
  • 如果收到了未通过检查的邮件,则需要您登录报名系统再次确认: 1. 是否已经将所有报名所需材料提供完整 包括漫游作品、全部作者及指导教师信息、授权书等。
    所提交内容格式是否正确 漫游作品应为.wtt格式文件,作者及指导教师信息为.xlsx格式文件(可在大赛官网首页下载)。
    如果报名并提交作品后还未收到任何邮件信息,您可先自行登录大赛网站,进入报名详情页确认是否已经提交成功。
  • 卫星是在欧洲航天局伊巴谷卫星工作的基础上,希望解决现代天文学中最困难、最基本的一个问题:创建一个包括整个银河系和其它区域的大约10亿颗恒星的非常精确的三维地图。
    的大规模恒星普查为此提供了基本的观测数据,帮助天文学家理解银河系的起源、结构和演化历史等重要问题。盖卫星提供了一个在观测范围、准确性和完整性方面都前所未有的数据库。
    卫星于2013年底发射,本次数据释放是盖的第一次数据释放,是盖卫星于释放后14个月内的观测数据,包括了G星等亮于20.7等的超过十亿颗目标的天测和测光信息。
  • 数据资源1983年6月11日巴布-新几内日全食的光谱数据,包括太阳极边缘光球连续(吸收)光谱、色球闪光谱和日冕光谱。数据保存成国际通用的fits格式。数据文件名包含观测数据信息。
  • 我国内地最终获评的命名提案团队成员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龚洋、张锦晨、王敏行、夏射天、谯亦可同学,来自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的赵斐助理研究员、张君波助理研究员、梁丽贤老师、范舟副研究员,和来自清华大学天文系的王雪凇副教授 ...
    另外19个系外行星系统的命名团队来自肯尼、泰国、智利、美国、西班牙、匈牙利、波多黎各、突尼斯、希腊、墨西哥、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巴林、澳大利亚、罗马尼、克罗地、喀麦隆和韩国。
  • 卫星是在欧洲航天局伊巴谷卫星工作的基础上,希望解决现代天文学中最困难、最基本的一个问题:创建一个包括整个银河系和其它区域的大约10亿颗恒星的非常精确的三维地图。
    的大规模恒星普查为此提供了基本的观测数据,帮助天文学家理解银河系的起源、结构和演化历史等重要问题。盖卫星提供了一个在观测范围、准确性和完整性方面都前所未有的数据库。
    卫星于2013年底发射,本次数据释放是盖的第二次数据释放,是盖卫星于2014年7月25日至2016年5月23日期间(22个月)的观测数据,相对于第一次数据释放在完备度、性能、丰富度方面有明显的提升 ...
  • 卫星是在欧洲航天局伊巴谷卫星工作的基础上,希望解决现代天文学中最困难、最基本的一个问题:创建一个包括整个银河系和其它区域的大约10亿颗恒星的非常精确的三维地图。
    的大规模恒星普查将为此提供基本的观测数据,帮助天文学家理解银河系的起源、结构和演化历史等重要问题。盖卫星提供了一个在观测范围、准确性和完整性方面都前所未有的数据库。
    卫星于2013年底发射,本次数据释放是盖的第三次数据释放,是盖卫星于2014年7月25日开始观测后34个月的观测数据。
  • 北京时间4月25日晚,在全世界天文学家的期待中,欧洲空间局盖任务小组进行了盖天文卫星(GAIA)的第二批数据发布(GAIA DR2)。
    天文学家可以前所未有地看到更加完备壮观的宇宙图景,可以更直观地展现银河系内恒星运动进而印证银河系的结构及运动特征,更细致地研究恒星演化及银河系的形成历史,甚至它还追踪了一些太阳系内小天体的运动,可谓是全能高
    相比2016年9月的第一批数据发布,这次的盖巡天数据覆盖更完全,细节更丰富。    盖第一张全天彩色图像。该图像是使用卫星获得的G、GBP和GRP三个波段的观测数据合成的。
    而今天,包括盖天文卫星在内诸多国内外大型天文项目的精彩呈现更向我们展示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
    天文卫星项目相关工作人员合影 ESA 从最早1993年项目提出到2013年卫星发射升空,再到2016年9月第一批巡天数据发布,及至今日第二批巡天数据带来令人震撼的图景,盖项目组所获得的成果是从无数工程师 ...
  • 科学用户可登录网站(http://dr1.lamost.org/)进行数据查询和下载。数据发布系统由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研发并提供技术支持。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向全球发布郭守敬望远镜首批巡天光谱数据 【中国新闻网】 探访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郭守敬望远镜 【CCTV 新闻直播间】LAMOST首批巡天光谱向世界发布 LAMOST首批数据发布首页 ...
  • 近期,研究人员利用我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并结合国际上的盖(Gaia)和开普勒(Kepler)空间望远镜数据,得到了行星半径分布随宿主恒星年龄和金属丰度的演化规律,加深了对于海王星结构的认知 ...
    ,为理解海王星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线索。
    演化模型认为,海王星由石质内核和厚厚的气体包层组成。在外部恒星的辐射(称为光致蒸发)或者行星内核储存的热量(称为行星核热)的作用下,部分海王星的大气包层被剥离,仅留下了石质内核,也就是超级地球。
    同时超级地球和海王星的数量比也越来越大,这也与演化理论的预期一致:部分海王星(气体矮巨星)被剥离大气,演变为超级地球。
    此外,研究发现海王星更倾向于出现在富铁和富镁/硅/钙的恒星周围,表明金属元素 (铁、镁、硅、钙等) 在海王星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注册与登录:进入网站首页,点击右侧个人中心。如果您是新用户,请点击注册按钮并提供所需的信息完成注册过程。如果您已经有帐户,请点击登录按钮并输入您的用户名和密码来访问您的帐户。
    图3 登录界面 2. 学习如何操作:点击主页导航栏“教程”按钮,您可以了解该项目的基本操作方法。
  • 来自盖14.7亿恒星视差数据的发布对距离测量非常有帮助。尽管盖亚视差数据的精度很高,但这些恒星中的大多数都很遥远或微弱,因此它们的视差不确定性很大,不能简单地用视差的倒数来计算距离。
    这两种类型的估算都涉及方向相关的先验论,该先验论是根据盖所看到的银河系恒星的3D分布、颜色和星等的复杂模型构建的,即同时考虑星际消光和盖选择函数。
  • 全天天体测量干涉仪(Global Astrometric Interferometer for Astrophysics,简写为Gaia)是欧洲空间局最重要的项目之一,是依巴谷天文卫星(Hipparcos ...
    此次发布的星表是建立在2020年12月3日发布的盖第三批早期数据版本(Gaia EDR3)基础上。因为观测信息相同,所以Gaia DR3包含的天体测量和测光数据与Gaia EDR3的完全相同。
  • 会议由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主任赵公主持。
    理事会首先由中心主任、理事赵公介绍会议背景情况。
    中心将从管理制度、业务能力、队伍建设等方面入,进一步提升平台品质,为面向国家和学科需求的科技项目与计划提供更完善的数据和技术支持,同时推进AI技术在天文学中的应用。
    图6 部分专家发言 赵公在会议总结中指出,作为一个集支撑、研发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数据平台,中心应持续深耕领域内相关技术工作,与更多外部力量建立深层次合作,积极推动交流共享。
  • 近期,国家天文台章博士、刘超研究员和邓李才研究员等利用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方法构建了恒星参数机器(Stellar Label Machine, SLAM),并利用SLAM精确计算了LAMOST DR5 ...
    等人发现该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对很窄的参数范围内的恒星进行建模(例如有效温度从5500K-3800K),而无法扩展到更宽范围。
    因此章等人提出利用支持向量回归(一种非参数化回归模型)来改进这种数据驱动的恒星参数计算方法,构建了SLAM方法。
    等人挑选了APOGEE DR15和LAMOST DR5低分辨率光谱的共同观测源(主要是红巨星),以这些源的LAMOST光谱和APOGEE提供的恒星参数作为训练集,利用SLAM计算了LAMOST DR5 ...
  • 格林尼治时间9月14日9:30分,欧洲空间局盖任务小组进行了盖天文卫星(GAIA)的第一批数据发布(GAIA DR1)。
    图1 艺术家绘制的盖天文卫星想象图    ESA–D. Ducros, 2013 盖天文卫星于2013年12月19日发射升空,是欧洲空间局为进行太空探测设计的太空望远镜。
    探测的主要任务是观测十亿个天体目标,记录它们的位置、距离、运动和其他物理特征,建立有史以来最大的三维星表。
    项目计划在五年的时间内,对每一个目标天体进行70次的扫描观测,并研究它们的精确运动。 图2 根据盖观测数据绘制的高分辨率宇宙图景。
    希望中国的天文科学家可以使用全新的盖数据,做出更多的研究成果和科学发现! 图3 中国虚拟天文台提供盖相关数据服务 ...
  • 基于这一发现,团队通过与美国甚大阵列望远镜合作,在2020年7月完成角秒量级的精确定位,并探测到了一颗与之对应的致密的持续射电源(PRS)。
    此次FAST发现的FRB 20190520B与美国阿雷西望远镜2016年发现的FRB 20121102A非常相似。
  • <p> 12月19日晚,PSP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发现的经典新星M31N 2017-09a再亮事件被保加利亚索菲大学、保加利亚天文研究所-国家天文台(IA-NAO)和保加利亚科学院(BAS)的天文学家确认并发布 ...
    Valcheva (保加利亚索菲大学), M. Minev (保加利亚索菲大学), A. Kostov (保加利亚天文研究所-国家天文台, 保加利亚科学院), E.
    Ovcharov (保加利亚索菲大学), P.
    Nedialkov (保加利亚索菲大学)</p> <p> 主题:光学,新星,瞬亮</p> <p> 我们确认了新星M31N 2017-09a(AT2017glc;见TNS,https://wis-tns.weizmann.ac.il ...
  • word发送到zhagnjie@pric.org.cn、yangrui@pric.org.cn) 请各有关单位依据中国南极陨石申请指南填写申请表格,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与相关证明材料(课题批准书的首页和盖章页复印件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