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然这个工作人人都可参与,为何不让大家像游戏一样都玩玩呢,天文如果玩起来一定会很开心的,如此,PSP平台应运而生。可以这么说,PSP系统其实就是一个网上看图平台
    我们欢迎您将自己的看图情况发布在QQ空间或者微微信中,也感谢您以此来宣传PSP平台
    好了,已经迫不及待了,您可以尝试做一下在线测试,过关了就会成为PSP大家庭的一员,开始您充满期待的搜索之旅啦~~~~ 如果您打算使用手机看图,可以试试这个网址https://nadc.china-vo.org ...
    对于提交的报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会在得到光谱认证后授予超新星永久编号,并在其网站发布电子公报公布你的发现(根据IAU规则,或早或晚)。
  • 近日,院条财局发文公布了中科院科研信息化十大优秀案例的评选结果,“虚拟天文台-天文学科技领域云”成功入选。
    为进一步凝练和展示中科院科研信息化应用成果,推广和扩大科研信息化建设成效,促进“科技云”环境下各学科和技术领域的信息化环境深度融合,以信息化手段有力促进中科院的科技创新,支撑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中科院条财局组织了中国科学院科研信息化十大优秀案例评选活动 ...
    全院39个单位共提交了39个案例,经过专家函审和现场打分两轮评审,最终评选出“中国科学院科研信息化十大优秀案例”。
  • 测得的辐射区大小表明围绕Sgr A*的吸积流中有非热电子,辐射区的形状则显示吸积流的旋转轴(或可能存在的射电喷流方向)是直接指向地球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作为离地球最近的超大质量黑洞,Sgr A*是研究超大质量黑洞的最佳天体,关于Sgr A*的观测研究也分享了2020年诺尔物理学奖。
    ” 根据对吸积流的理论模拟,研究人员认为Sgr A*的近圆形结构可能意味着吸积流的旋转轴方向几乎是朝向地球的;同时,Sgr A*的辐射区大小意味着这个超大质量黑洞周围的吸积流中包含了非热电子 ...
    天马望远镜是由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联合立项建造的一台具有多科学用途的世界级大型可转动射电望远镜,曾入选201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上海十大科技进展,曾获得2018年上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
  • 早年的脉冲星发现,以及脉冲星双星监测对引力波辐射做出的首次物理验证,因其意义重大,还曾斩获过两项诺尔物理学奖。
    在新发现的脉冲星中,一部分特殊脉冲星的色散量远远超过目前最好银河系电子密度分布模型(NE2001和YMW16)的预计。如果利用银河系电子密度模型估算脉冲星距离,这些脉冲星应该坐落在银河之外。
    考虑到银河系在这些方向有银河系的旋臂,它们含有大量电子气体云团(图2),很可能是银河系模型中这些云团的数目或云团里的电子密度被严重低估了。
    下图展示了新发现脉冲星的DM与两种银河系电子密度模型估计的最大DM值的比较,所有脉冲星DM均超出银河系电子密度模型NE2001在该方向的最大值,6颗脉冲星超出银河系电子密度模型YMW16给出的最大值。
    了解本工作详细内容和国际专家评价,获取更多RAA期刊相关资讯,请登陆RAA网站。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为天文观测设备和研究计划提供数据与技术服务。
  • 来自科技部基础司条件平台处,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科学传播局,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的有关领导,项目责任专家,项目专家组成员及项目组成员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参加了会议。
    “海量多波段天文数据融合关键技术与科学应用”项目的研究目标是面向时域天文的科学需求搭建多波段参考数据库和科研平台
    图1 会议合影 会上,国家天文台副台长赵公研究员致欢迎辞。他对科技部基础司、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科学传播局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项目的基本情况。
    科技部基础司条件平台处副处长、二级调研员祝学衍表示,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央将切实加强基础研究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希望项目的推进能够不断提升科学数据挖掘应用能力和科研活动支撑服务创新能力,为加快落实总书记提出的超前部署新型科研信息化基础平台贡献智慧 ...
    ”模式转变的主要动力,希望该项目产出的成果能为天文数据驱动科研创新平台的打造贡献力量。
  • 目前,该项目已产生80TB的数据,其中前期的100GB数据已整合至中国天文数据中心,并通过该数据平台发布,用户可以通过该平台(http://explore.china-vo.org/)直接下载使用。
    由于单星和双星的自身的变化,球状星团的演化较为复杂,加之它的亮度只由仅仅几百个非常明亮的红巨星主导,而其他绝大多数的恒星要比太阳亮度还低很多,因此,哈勃太空望远镜成为了观察球状星团中的恒星的首选仪器。
  • 近日,澳大利亚PULSE@Parkes青少年射电天文教育项目远程观测活动登陆广州,也是首次登陆中国。12月9日、10日和12日,分别在广州大学附属中学黄华路校区举行了三场青少年远程观测活动。
    来自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实验中学、广东广雅中学、广州市第五中学、第六中学、第十七中学和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八十多位中学生、大学生和指导老师参加了观测活动。
    而脉冲星是两次被授予诺尔物理学奖的天文研究领域。因此,这个项目的设计能够有效地激发青少年对天文研究的兴趣。
    本届广州观测活动由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天体物理中心和CASS合作举办,得到了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的资助。广州大学附属中学黄华路校区图书馆提供了非常优越的场地条件和后勤保障。
  • 通过建立一支统一高效的后勤团队,将星明天文台新浪微号、微信公众号以及PSP公众超新星搜索项目等媒体平台通过统一管理、优化运营、加强宣传,进一步提升其认知度和关注度,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认识我们的天文知识 ...
  • 本系统旨在方便天文学者分享和获取国内外天文会议相关信息, 希望通过本平台进一步促进国内外天文学术交流合作。
    天文会议信息系统网址:https://nadc.china-vo.org/meetings/。
    长久以来,天文学家们获取天文会议信息,特别是国内会议信息,主要靠实体海报、科研机构网站、电子邮件,和口口相传的方式。也出现过未能及时获取会议信息、错过报名时间、不及安排行程等遗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多方建议下,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NADC)和中国天文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联合推出了天文会议信息系统,希望为国内外的天文学家们提供一个分享、获取天文会议信息的平台
  • 图1 培训合影 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主任赵公研究员致开班词。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作为科技部、财政部认定的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承担着汇交整合、保存共享天文学科领域科学数据的职责。
    陶一寒老师详细介绍了科技计划项目数据汇交的政策背景、应汇交的内容,结合NADC平台演示汇交流程和具体操作;王有芬老师介绍了论文数据汇交的政策背景、论文数据贮藏库Paperdata、论文数据汇交及DOI申请的具体操作 ...
    特别提示:本次培训报告的部分ppt可在培训网站上下载,网址为 https://nadc.china-vo.org/events/huijiao2023/ ...
  • 近年,由三峡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中心、德国马克思普朗克天文研究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安瑞德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多个单位组成的研究团队利用欧空局Gaia卫星的巡天数据,对太阳邻域 ...
    以一颗白矮星为例,展示了叶斯方法对白矮星的年龄(Age)、零龄主序质量(ZAMS)等参数的限制 这次研究成果由三峡大学硕士研究生邱丹主导完成。
    利用叶斯方法(BASE-9)对白矮星的年龄进行了估算(图2),最终得到了3551颗有效的白矮星年龄,从而间接获得了3551颗主序星的年龄,其中有1568(~45%)颗主序星的年龄误差小于20%(具体的年龄误差分布如图 ...
  • 中国电子学会青年俱乐部会员、中国电子学会VR/AR技术与产业分会委员、人工智能学会“深度学习专委会”秘书长、人工智能学会第八届理事。主要讲授深度学习及其在天文中的应用。
    谭锋:阿里云智能资深技术专家、机器学习PAI的平台架构师与负责人。拥有多年AI落地以及企业智能化经验。曾任职微软中国,多年微软搜索引擎必应团队的资深架构师。
    主要讲授基于公有云的大数据处理与机器学习平台在科研中的应用。 李长华,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项目高级工程师,拥有多年云计算、高性能计算平台建设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天文信息技术与大数据处理、机器学习。
    主要讲授内容为云计算技术以及基于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云资源平台科研应用。
    参与方式和网址将于培训前一天在公众号“虚拟天文台”相关通知推送下方公布,敬请关注。
  • 通过初步的筛选和整理,共计88个有效作品将登陆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的在线投票平台,参与网络人气奖的角逐。
    即日起登陆中国数字科技馆大赛官方投票页面即可投票。 https://www.cdstm.cn/subjects/observatory ...
  • 科研论文中涉及的图表、数据、动画、电影、模型、代码、软件等都可以寄存在这个平台上。 网址: http://paperdata.china-vo.org 2.
    FITS Header Archiving System FitHAS是一种易于使用的FITS头归档辅助工具,由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团队、天津大学IBM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电子科学应用研究中心开发 ...
    网址: http://star-www.dur.ac.uk/~pdraper/gaia/gaia.html 8. QFitsView QFitsView是一款跨平台的FITS文件阅读器。
    Bayesian Photometric Redshifts 该软件使用了Benitez 2000中描述的叶思测光红移法。
    可以运行在各种平台上(UNIX/LINUX/MAC和Window平台)。
  • 之后该团队通过组织多台国际设备天地协同观测,综合射电干涉阵列、光学、红外望远镜以及空间高能天文台的数据,将FRB20190520B定位于一个距离我们30亿光年的贫金属的矮星系,确认近源区域拥有目前已知的最大电子密度 ...
    进一步结合散射特征,团队提出宿主星系的色散主要来自邻近FRB爆发源的区域,该区域高电子密度导致的高色散值也使得FRB 20190520B远远偏离经典的色散与红移关系,如图1所示。
    此次FAST发现的FRB 20190520B与美国阿雷西望远镜2016年发现的FRB 20121102A非常相似。
    从色散-红移关系上清晰可见FRB 20190520B拥有最大的宿主星系电子密度。
  • 图1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2021年度评价考核评审会 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主任赵公为会议致辞。
    图2 参会人员线上合影留念 会议最后,赵公副台长感谢了专家组的宝贵建议与共建单位的辛勤工作。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目前已进入“品牌筑造期”,希望各共建单位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继续推动数据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同时持续加强数据资源建设,完善数据目录,丰富数据资源体系;提升服务平台易用性 ...
    此外,中心应继续提升自身和平台的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和促进天文科技创新,力争在国家科学数据评估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 以国内核心天文观测设备的时间申请、审批,数据汇交、共享、使用,课题设计、开展为线索,融合天文观测和科研活动所需的科学数据、科技文献、高性能计算、软件和实用工具等资源,形成的一个物理上分散、逻辑上统一的网络化科学研究平台 ...
    ;是以中国天文数据中心(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天文数据中心)的数据资源为基础,基于虚拟天文台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打造的一个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与开放共享平台
    在2015年,项目入选“中国科学院科研信息化十大优秀案例”。
    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了院内天文学观测数据和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为科学家提供高效的网络化科学研究平台,为公众提供接触真实天文研究数据的渠道。
  • 科研论文中涉及的图表、数据、动画、电影、模型、代码、软件等都可以寄存在这个平台上。平台为每一个实体对象提供一个永久的网络访问地址(统一资源定位符,URL),解决临时网址经常失效的问题。
    存储在平台上所有资料的产权仍归论文作者所有。
    系统支持NADC通行证、以及中国科技云(以及中科院邮箱)、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等第三方认证系统登录,NADC通行证可使用邮箱进行注册,注册后即可登陆系统。
    界面 4、预览及分享数据主DOI号 在DOI申请获批前,数据未正式通过NADC发布,点击图3圈中的“预览”,可打开数据详情页,如图6所示,用户可以通过复制浏览器地址栏的网址分享数据集页面 ...
  • China-VO的六个节点 中国虚拟天文台是由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云南天文台、新疆天文台与众多合作单位共同打造的一个数据密集型的网络化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平台
    中国虚拟天文台以国内核心天文观测设备的时间申请、审批,数据汇交、共享、使用,课题设计、开展为线索,融合天文观测和科研活动所需的科学数据、科技文献、高性能计算、软件和实用工具等资源,形成一个物理上分散、逻辑上统一的网络化科学研究平台 ...
    ;以中国天文数据中心的数据资源为基础,基于虚拟天文台和云计算技术,打造了一个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与开放共享平台
    在2015年,项目入选“中国科学院科研信息化十大优秀案例”。 中国虚拟天文台南京大学节点由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出资建设,是China-VO的第六个节点,也是中国科学院之外的首个节点。
  • 数据注释在Readme.txt中,如您有更多问题,请发送电子邮件至作者:何治宏,hezh@mail.ustc.edu.cn.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