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自第一颗高星发现以来,一次性捕获高星最多的研究工作,将人类历时15年使用多个望远镜发现的高星总量(550余颗)翻倍,使目前发现的高星数量突破1000颗,极大地扩充了高星的样本。
    早在1988年,美国学者希尔斯就预言了高星的存在,历经17年漫长等待, 2005年发现第一颗高星。
    ;,并基于此把它们分为超高星、超高逃逸星、逃跑星和快速晕星。
    相较而言,超高星和超高逃逸星的速度更高,能够摆脱银河系束缚,未来将飞出我们的家园。超高星诞生于银心,通过银心黑洞与恒星的相互作用产生。超高逃逸星和逃跑星诞生于银盘,通过恒星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
    如需了解详情,可通过该网址:https://registry.china-vo.org/resource/101038或DOI号(10.12149/101038)进行查看。
  • 磁离心喷流理论预言分子外向流是由高HI星风驱动的,但该理论没有得到确凿观测证明,因为探测HI星风是一项极高的挑战。
    到目前为止,只有两个小质量恒星形成区的HI星风被阿西博望远镜探测到,这主要是在上世纪80-90年代完成的。
    图1:左:探测到的HI星风,红线:高(~ 120 km/s) HI星风。 右:HINSA柱密度与总柱密度之比。SCER:强CO辐射区域;WCER:弱CO辐射区域。
  • ,其中6颗属于超高星。
    恒星运动的轨道信息为研究高星的运动学性质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帮助,可以通过追溯恒星的运动轨道来倒推高星的起源。除此之外,高星的元素丰度信息也可以提供其起源处的环境信息。
    例如,如果高星的金属丰度比内晕星富,并且alpha元素丰度性质和盘星相似,那么可以推测这些富金属高星可能形成于银盘,而后由于某种运动学机制被加速为高星。   ...
    一些高星代表在空间坐标系中的2 Gyr的回退轨道, 细线代表每颗高星在位置和速度的不确定范围内的100条随机轨道。   ...
    新发现的24颗晚型高星被命名为GLHV1-- GLHV24,这项研究表明它们可能起源于银河系的不同区域。使用恒星的轨道信息,他们推测出了这些高星的起源。
  • 数据发现的视向速度最高的超高星,也是利用LAMOST数据发现的第一颗超高逃逸星。
    超高星是一类稀有且重要的恒星,极快的运动速度使得它们能够摆脱引力势能的约束从银河系逃逸。
    图1: 新发现的超高星LAMOST-HVS4的光谱图。局部放大的子图中展示了B型星光谱中的HeI和MgII线。     ...
    这种起源于银盘的超高星被称为超高逃逸星(hyper-runaway star),这是目前利用LAMOST数据发现的第一颗超高逃逸星。
    另外,研究团队还发现这颗星几乎沿着银盘转动方向从银盘抛射出来,前人的文献中曾经预测大约只有1/100的超高星属于这种沿着银盘转动方向抛射出来的超高逃逸星,如此稀少的超高星尚属首次发现。
  • 这条由数字电缆和光纤组成的“丝绸之路”,看似细小,却实实在在是一条信息高公路。而即将在这条高公路上驰骋的,是一条条天文数据。   2 北京。
    此时中国虚拟天文台的数据专家们通过阿里云的高通道服务(Powered by CU),开通了从北京节点到法兰克福节点的高通道。
    为了高传输,专家们配置好了两地路由器接口,可以像内网传输一样高互通。试开通服务时,以10 Mb/s的速度试传,开通了一台虚拟机来进行传输服务,可以跑满进行传输。
    2月7日,带宽加大了到了500 Mb/s,虚拟机也加到了15台,启动了高并行分布式传输模式,带宽很快跑满。至2月8日中午,所有数据传输完毕。
    流量带宽的使用情况如下图,在高状态(500 Mb/s)下,每个小时平均可以传输200 GB数据。 经过这次传输实践,证明阿里云在数据的跨域、跨国高传输中有着高效的能力。
  • 近期,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闫业鹏和导师杜翠花副教授以及合作者利用LAMOST和APOGEE数据,结合Gaia空间天体测量数据,提供了在银河系中富金属晕和高厚盘存在的证据,揭示了它们的化学和运动学性质 ...
    厚盘星具有与经典厚盘相同的旋转速度和金属丰度分布,并且与经典厚盘具有基本相同的动力学性质,但它们在运动学分布中与晕星的位置相同。
    绝大部分的高厚盘星位于近邻处,它们的平均金属丰度比富金属晕星更富,内晕中包含非常少的富金属晕星和高厚盘星。
    此外,高厚盘星存在一个比经典厚盘更陡峭的旋转速度-金属丰度梯度,而富金属晕的旋转速度-金属丰度梯度比经典厚盘更平缓。
    它们的化学、运动学性质以及年龄表明高厚盘和富金属晕真实存在,而且它们可能是在原位形成的。 这一研究更新了目前的银河系结构组成分量,同时也表明银河系的形成机制要比预先复杂的多。
  • LS I +61 28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颗高自转的ON矮星;而HDE 236672是目前发现的第三颗高自转的ON亚巨星。
    星在本地的相对运动和银道面高度(巨星:II-III; 亚巨星: VI; 矮星:V) 基于上面事实李广伟等人认为,对ON星的光度分类,并不能反映其所处的演化阶段,而是由于它们自转轴的倾角造成的:由于吸积伴星物质,导致了自身高自转 ...
    ,而高自转会大大增加赤道附近离心力和赤道半径,从而大幅度降低赤道附近的有效重力加速度。
    如果它们的赤道正对着我们,那么我们就会看到高自转巨星(小的logg);反之,如果它们的两极对着我们,那么我们就会看到自转慢的矮星(大的logg)。
    至于氮超丰的化学元素组成,那是由于高自转会导致星体的化学元素整体混合。这种混合会把表面上的氢燃料带入核心,而把核心的核聚变产物氮等重元素带到表面,从而导致了恒星表面上的氮超丰。
  • 最近,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和新昌星空文化传媒合作,在万维望远镜(WWT)北京社区资源库里上线了一组360度×180度的新昌全景图,从鼓山公园、新昌体育场、翡翠山南复线、孝行路,还有孝行路十九峰路口等多个视角全方位地展现了如诗如画的新昌小城 ...
  • 近日,中国天文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科教信息化工作组组长梁老师荣获第37届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教师。
    经朝阳市科协推荐、省科协评审决定,授予梁老师十佳科技教师称号。 图1 获奖名单(节选) 梁,2014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理论物理硕士研究生。
    图2 梁老师 本届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梁教师有1项教师创新项目、2项学生创新项目参加终评。 图3 师生获奖证书 ...
  • 大会进行期间举办了“物理科普教学方法展演”活动,来自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的梁老师基于万维望远镜制作的科普漫游《血月与日食》和《微课——宇宙航行》分获一等奖和优秀奖。   ...
    老师获奖照片(右二)   获奖作品《血月与日食》   获奖作品《微课——宇宙航行》   同时,梁老师也受邀在教学分会场做了题为《基于WWT平台的高中物理互动式教学课程开发 ...
    老师在教学分会场做报告 ...
  • 上世纪90年代Alex Szalay教授与图灵奖获得者吉姆·格(Jim Gray)博士共同为斯隆数字巡天(SDSS)计划构造数据库系统,开创了使用数据库来规范化管理和发布天文数据的先河。
    吉姆·格(Jim Gray)博士继而提出了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现在被称为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的理念。Szalay教授和Gray博士的友谊与合作成为世纪之交跨界合作的传奇佳话。
    2007年,获得了微软吉姆·格奖。
  • 根据紫金山天文台盱眙站首席科学家赵海斌研究员提供的小行星轨道数据,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梁老师和凌源中学冯宇静老师为这个重要发现制作了视频摘要《奇异小天体—2018 RR2》。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梁老师的漫游作品吧! 中文版 英文版 ...
  • 近日,国家天文台振新、赵刚和赵景昆等人利用LAMOST光谱巡天数据发现并证认了294颗新的热亚矮星,且通过特征谱线拟合给出了这批恒星的大气参数。
    在经过详细的光谱分析之后,振新等人最终证认了294颗热亚矮星,并根据它们的光谱特征进行了详细分类(见图1),给出了可靠的大气参数(见图2)。   ...
  • 由于其宿主星系UGC 8733的红移值为0.0078,可以从Ha吸收谱线的最小值推断出约6000公里/秒的膨胀速度,这就暗示了SN 2018acj属于IIP型超新星中的慢亚类。
  • 陈学研究员在做科普报告   首映式以国家天文台陈学研究员做的题为《暗物质与暗能量》的科普报告开始。
  • 会议由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梁老师主持,辽宁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陈建兴副院长、毛英臣副教授、洪许海讲师,大连市第一中学赵玉友副校长、赵飞耀老师,大连24中科技竞赛教练于喆老师,大连36中王晓东主任, ...
    图1 第五届漫游大赛辽宁赛区作品分析会 会议中梁、毛英臣、洪许海、陈建兴四位老师分别做了题为“万维望远镜与数驱科教”、“辽宁师范大学Spaceteam团队科普工作介绍 ...
  • 天文学家一次性发现591颗高星,其中43颗是超高星。这是历史上一次性捕获高星最多的研究工作,将人类历时15年使用多个望远镜发现的高星总量翻倍。
  • 近日,湘潭大学振新副教授和国家天文台赵景昆研究员等人利用LAMOST光谱数据,结合欧空局Gaia测光和视差数据,发现和证认了222颗热亚矮星,其中131颗是复合光谱型热亚矮星,并发现了一颗目前已知的偏心率最大的宽距热亚矮星双星 ...
    湘潭大学振新等人利用LAMOST DR8 低分辨光谱并结合Gaia EDR3的测光和视差数据,发现和证认了222颗热亚矮星,并通过分解光谱,他们证认出其中131颗是复合光谱型热亚矮星,并给出了复合光谱中两个天体的大气参数 ...
  • 经过一段时间的自学和摸索,我与梁老师合作制作了微课《宇宙航行》,该作品不仅在第三届万维望远镜宇宙漫游制作大赛上获得了优秀奖,也在全国微课制作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我和梁老师将这一章节的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制作成了微课《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卫星的变轨》等,制作相应的互动式教学漫游辅助讲解。
    在第四届大赛备战期间,我便和梁老师提出了同题竞争的想法,同一选题,由我们两所学校分别制作(点击这里了解详情),由此便诞生了以哈勃太空望远镜为主题的《遗忘之境》VS《哈勃FAKE》;以旅行者号为主题的《 ...
  • 近日,湘潭大学振新副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景昆研究员带领的联合科研团队,利用LAMOST光谱数据获取了664颗热亚矮星的半径、光度和质量等重要物理参数,这是目前最大的具有质量参数信息的热亚矮星样本 ...
    振新等人利用之前在LAMOST数据库中证认的热亚矮星以及给出的准确大气参数,计算出了恒星表面的光谱能量分布,并通过虚拟天文台海量观测数据获得了它们的测光流量。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