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3:冷湖台址参数检测数据处理结果在线可视化及下载 服务成效 2021年8月18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邓李才研究员领衔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了题为《Lenghu on the Tibetan Plateau ...
    2021年8月,新华社、人民网、光明网、中国新闻网、环球网、腾讯网等媒体这一重大科学进展进行了报道。
    图4:论文中给出lenghu.china-vo.org网址 图5:新华社对该成果的报道截图 更多详情欢迎访问项目网站:http://lenghu.china-vo.org ...
  • Multi-color Imaging Survey by the China Survey Space Telescope (CSST)'论文所涉及的代码和数据,可运行的Docker版本可以向论文通作者贾鹏索要 ...
  • Multi-color Imaging Survey by the China Survey Space Telescope (CSST)'论文所涉及的代码和数据,可运行的Docker版本可以向论文通作者贾鹏索要 ...
  • 由于这种图像显示方式对画面生成及显示有极高的要求,现在,360度×180度的全景画幅只应用在了极少数的科技娱乐场馆当中。
  • 8月5日,《自然—通》在线发布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刚领导的研究团队的最新成果,他们通过对从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获得的高分辨率近红外光谱进行分析,揭示参宿四神秘变暗原因是表面出现了恒星巨黑子 ...
    ”该研究的通作者赵刚说。 进行光谱分析时,研究人员还开发了一种特殊的方法来确定红巨星的有效温度。“我们的方法是基于对光谱中TiO和CN分子线的测量。
    新闻来源: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8/462711.shtm ...
  • 2022年9月30日,包含LAMOST先导巡天及正式巡天前八年的光谱数据——LAMOST DR8(v2.0版本)数据集对全世界公开发布。
    (http://www.lamost.org/dr8)进行数据查询和下载。
    图1LAMOST DR8数据已上线ESASky 2018年10月-2023年6月,LAMOST开展为期五年的二期中分辨率光谱巡天。
    DR8数据集(v2.0版本)中包括1660万条光谱和791万组的恒星光谱参数星表。LAMOST继续保持发布光谱数和恒星参数星表总数国际第一的地位。
    DR8(v2.0版本)数据量信息如下表: 图3 DR8(v2.0版本)数据量信息 LAMOST DR8数据集(v2.0版本)元数据地址:https://nadc.china-vo.org/ ...
  • 在LAMOST运行和发展中心及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3月31日,包含先导巡天及正式巡天前八年的LAMOST DR8数据集(v1.0版本)正式对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发布。
    历时九个月,中心数据处理部利用2020年升级后的新数据处理系统完成了LAMOST DR8数据集的处理及质量分析工作,数据产品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因此,发布的DR8数据集中包括常规低分辨率光谱数据和中分辨率光谱数据两部分,其中包括5207个低分辨率观测天区,1089个中分辨率观测天区。
    DR8高质量光谱数(即信噪比大于10)达到1328万条。此外,DR8发布数据中还包括一个约775万组的恒星光谱参数星表。LAMOST继续保持发布光谱数和恒星参数星表数量国际第一的地位。
    具体的数据信息如下: 图1:本次发布的数据详情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为LAMOST DR8数据发布搭建了专门的数据发布平台,科学用户可登录网站(http://www.lamost.org/dr8 ...
  • 中间是DIMM的8米高的塔架,前面是15米高的多层大气参数测量塔KLAWS-2G,其数据也用于了这项研究成果。 右侧的黄色集装箱是PLATO-A的仪器舱。
    数据表明,自由大气视宁度的中值只有0.31角秒,最佳值达到0.13角秒,并且在离地面8米的高度,就有31%的时间可以获得自由大气视宁度;在离地面14米的高度,有近一半的时间可以获得自由大气视宁度。
    昆仑站冬季气温可以低至零下80度,在这里运行的设备要面对低温、霜雪、有限能源和通等的多重挑战。
    安装过程中,内陆科考队克服了高原缺氧、低温等各种困难,并且在现场维护更新了为天文设备提供能源和通的设施PLATO-A,这是澳大利亚UNSW科学家为冰穹A南极天文定制的系统。
    图 3 南极昆仑站2台冗余的视宁度望远镜及其8米高的塔架(安装时照片)。 这项工作是基于KL-DIMM的数据,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科学家合作完成。
  • 新图像覆盖了银盘面上约2/3方位角、银心距约8-26千秒差距范围内的分子气体旋臂结构,较以往同类观测扩大了约1.5倍。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兼通作者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孙燕副研究员。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资助。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为天文观测设备和研究计划提供数据与技术服务。
  • 如果你仍然对万维望远镜功能不熟悉、创作思路不清晰、头绪太多不知从何做起……再给我8分钟,一个视频带你通关漫游创作全过程,最后助你一臂之力!
  • 主要参考资料包括新华通社译名室编《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周定国编《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等权威资料,并经相关领域专家审定。现全部数据向社会开放使用,可直接下载,也可在天文学名词网站在线检索。
    科学网: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8/444585.shtm ...
  •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郭彦君博士与合作者在国际天文学期刊《天体物理学报增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上发表了基于LAMOST DR8中早型速逃星星表及其性质的研究工作 ...
    该研究通过利用LAMOST DR8中已发表的早型星星表及其视向速度测量值,结合Gaia DR3所提供的天测数据,证认出了229颗早型速逃星,并对这些恒星的物理性质进行了分析。
    论文链接: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3847/1538-4365/ad46f8 图一:速逃星的双星超新星形成途径 Renzo et.al ...
    图二:速逃星的动力学弹射途径(https://esahubble.org/images/heic1008d/) 该研究通过LAMOST DR8所释放的4432颗大质量早型恒星样本(主要为B型恒星)及其视向速度 ...
  • 在本工作中,研究人员基于课题组开发的流体动力学逃逸大气模型和辐射转移模型,首次使用了球对称的蒙特卡洛模型来模拟Lyα的共振散射[8],得到Lyα的散射速率Pα分布(如图 ...
    上述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博士生闫冬冬,通作者为中科院云南天文台郭建恒研究员。
  • 为了对此进行验证,研究人员在Ku波段(12-18 GHz)进行了后随观测,成功匹配到了8条离子的阿尔法线(主量子数差为1的射电复合线)。
    文章第一作者、通作者刘训川博士主持了天马望远镜谱线搜寻项目。他表示:“我们利用天马望远镜同时探测到了数十条离子射电复合线,其中许多线不与任何原子谱线和分子谱线混叠。
    ” 上海天文台台长、文章共同通作者沈志强研究员说道:“天马望远镜有65米口径,配备了覆盖1-50GHz的接收系统,具备很高的灵敏度,最适合去探测金属离子射电复合线这样的弱线。
    ”文章共同通作者、上海天文台刘铁研究员总结道:“正如审稿人所言,天马望远镜为这一新的重要发现提供了清晰明确的证据。
  • 国家天文台李菂研究员(共同通作者)组织国际团队,利用美国绿岸望远镜和澳大利亚帕克斯望远镜对世界首例持续活跃快速射电暴FRB 20190520B进行了17个月的长期监测。
    在此次全球国际合作监测中,西悉尼大学代实研究员(共同第一作者)利用澳大利亚帕克斯望远镜和西弗吉尼亚大学Anna-Thomas(共同通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利用美国绿岸望远镜探测到FRB 20190520B ...
  • FAST第三批科学数据2019年8月1日-10月31日观测项目表 根据FAST数据管理政策,数据中心于2020年11月5日公开2019年8月1日-2019年10月31日的科学观测数据,此期间包含的项目见下表 ...
    如需获取数据,请联系fastdc@nao.cas.cn 2019年8月1日-10月31日观测项目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负责人 项目名称 ...
    3045 李菂 FAST脉冲星候选体认证和后随观测 下载 7 3047 王杰 M31 星系盘的边沿HI的径向分布 下载 8 ...
  • 大质量恒星(≥8个太阳质量)形成过程是现代天体物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该团队利用天马望远镜对北天155个大质量恒星形成区进行搜寻,共探测到18个4.7 GHz激发态羟基脉泽,其中8个4.7 GHz羟基脉泽首次被探测到。
  • 不过还有约7%的论文无法有效地确定国别,主要原因是tex源文件的通地址写法多种多样。作者邮箱也不固定,有8.6%的通作者留的是gmail邮箱。
    图2 第一作者的国家分布 如果按照第一通作者的邮箱地址来统计单位,除去gmail这样的商业邮箱之后,排在第一位的是意大利国家天体物理研究所(INAF),有260篇论文作者使用inaf.it的邮箱。
  • 金砖天文工作组旗舰项目”金砖智能望远镜和数据网络:暂现、巡天和时域天文学” | Based on the resolutions of the BAWG 2019 meeting, the BRICS Astronomy flagship project ‘The BRICS Intelligent Telescope and Data Network (BITDN)’ was established, which plans to involve forefront observational facilities and the big data/compute inf ...
  • Axion-like Dark Matter with Polarization Measurements of Fast Radio Bursts》为题,于2025年4月1日发表在《自然》子刊《通物理 ...
    本项研究由紫金山天文台博士研究生王宝和博士后杨轩担任共同第一作者,魏俊杰项目研究员、张松波博士后和吴雪峰研究员为共同通作者。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