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经过: 12月8日中午,毛学、高伟、丁乙在当日凌晨拍摄的图像中,于大熊座方向的PGC 33464星系附近发现一超新候选体,未加滤镜的亮度为18.2等。
    发现者:毛学、高伟、丁乙、张宓、高兴。   ...
    read=13337 ),证认该候选体为有着闪电离特征(flash-ionized signatures)的早期II型超新;在TNS网页,该候选体被详细分类为II-pec型超新,此候选体获得超新正式编号 ...
    II型超新   ATel #13337;张居甲,业凯 (云南天文台);王晓锋 (清华大学)   2019年12月9日;世界时1:39   作为即时邮件通知方式分发的超新   ...
    ATel#13337公报原文   自2015年7月28日上线至今,公众超新搜寻项目已累计发现28颗超新及新候选体,其中20颗获得光谱证认。祝贺各位发现者!
  • 这是一个新发现的共生候选体星表。我们提供了相应的赤经赤纬和相关的星等信息。此星表的共生双星候选体是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得到的。
  • 我们使用机器学习技术有效的识别了新的共生。这是一个新发现的共生候选体星表。我们提供了相应的赤经赤纬和相关的星等信息。
  • 本数据集包含了中国脉冲测时阵列第一次数据发布中的脉冲数据。该观测数据采集自FAST望远镜,时间跨度为2019年6月至2022年9月底,包含了57颗毫秒脉冲
    该数据主要用于纳赫兹引力波探测,及相关的脉冲科学研究。
  • 使用公开的WISE数据,我编辑了一个全天的年轻候选体星表,包含超过20000颗年轻候选体。
    利用Gaia DR3的视差和自行信息,我在这个全天星表中选出了超过3000颗与63个近邻分子云成协的年轻候选体,并通过拟合这些年轻候选体的视差分布得到了这63个近邻分子云的准确距离。
    这里我释放了这些星表数据,包含全天年轻候选体星表,与分子云成协的年轻候选体星表和63个近邻分子云的距离星表。
  • 使用公开的WISE数据,我编辑了一个全天的年轻候选体星表,包含超过20000颗年轻候选体。
    利用Gaia DR3的视差和自行信息,我在这个全天星表中选出了超过3000颗与63个近邻分子云成协的年轻候选体,并通过拟合这些年轻候选体的视差分布得到了这63个近邻分子云的准确距离。
    这里我释放了这些星表数据,包含全天年轻候选体星表,与分子云成协的年轻候选体星表和63个近邻分子云的距离星表。
  • 展厅辅导员万望、陈丹给观众讲解和指导如何操作万维望远镜   第一期的活动内容基于《互动式天文教学指导丛书——小学天文教学》,以该课程的第一课《我们所在的位置》为主题,旨在引导观众熟悉万维望远镜的基本操作 ...
    很多观众都是第一次接触万维望远镜,对这种“指尖上的望远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纷纷向讲解员询问万维望远镜的下载网址,希望回家后能在自己的电脑上实践。
    撰稿:展教部  万望 编辑:数字科技馆部 原载于武汉科学技术馆微信公众号 转载有修改 ...
  • 《石氏经》数据集由三个星表构成:主星表包含了共计180颗恒星的观测数据;另外两个星表则分别记录了在两个确认的观测年代(公元前354年和公元125年)中恒星的证认结果,以及相应的历史位置信息。
  • 《石氏经》数据集由三个星表构成:主星表包含了共计180颗恒星的观测数据;另外两个星表则分别记录了在两个确认的观测年代(公元前354年和公元125年)中恒星的证认结果,以及相应的历史位置信息。
  • 本译名包括一些常见亮星名称。包括:拉丁语形式的国际通用名、IAU官方英文说明、中文译名、以及中文翻译说明。 旨在为相关学科研究和科普教育活动提供参考。
  • 华中师范大学和国家天文台联合培养研究生万望完成的“漫步中国星空之紫微垣”获得一等奖,广州大学关凯莹、张嘉俊完成的“WWT脉冲天文数据 可视化”获得三等奖,华中师范大学周珊珊、杜康玉完成的“地震带的分布 ...
    ”和北京师范大学房小寒完成的“魔大陵五”获得优秀奖。
  • 中国古代在黄赤道带附近所选取的28组恒星,用来作为量度日、月、五及其他天体 (包括其他恒星) 的位置的相对标志。每组称为宿,总称二十八宿。印度和阿拉伯民族古代也有自己的二十八宿。
  • 论文第一作者为山东大学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闫化。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研究人员对这两个区域成员过去80亿年的轨道进行分析,并绘制了它们位置点的密度分布图,发现两个区域的密度分布非常相似。
    图2:VOD与HAC的成员的元素丰度分布。
    图3:VOD和大小麦哲伦云(LMC、SMC)成员的[Fe/H]~[α/Fe]分布 该研究从轨道参数信息和化学演化上验证了人马座矮星系流附近的两个重要结构(VOD和HAC)可能存在共同的起源 ...
    ,它们均来自于银河系与周边矮星系的同一个吸积合并事件,并且VOD区域的部分成员的起源可能还与大、小麦哲伦云有关联。
  • 共有4个文件:前三个文件分别对应文章中的表1,2和3,最后一个文件是一个压缩文件,里面是来自162颗的163个GWAC的超级耀发。
  • 这个文件包含本文使用的43个GWAC光变曲线和4个耀发动画。也包含TESS和K2中的耀发和周期数据。
  • 本数据集包含了中国脉冲测时阵列第一次数据发布中的56颗毫秒脉冲的积分偏振轮廓。该观测数据采集自FAST望远镜,时间跨度为2019年6月至2022年9月底。
    每颗脉冲的数据包含一个npz文件和一个pdf文件,其中npz文件包含了频率压缩后的偏振轮廓,pdf文件展示了完整偏振轮廓。
  • "lensed_sn_mock.fits"文件是一个模拟的强透镜超新目录,来自于文章"Forecast of strongly lensed supernovae rates in the China ...
    Space Station Telescope surveys"(arxiv: 2407.10470),包含 ≈ 64,000个透镜系统,对应于预期每年全天的透镜超新数目,并且超新本征峰值i波段星等可以达到 ...
    我们采用的透镜星系的VDFs与产生透镜超新目录的一致;采用一个与Oguri & Marshall (2010, MNRAS, 405, 2579)一致的红移依赖的类星体光度函数。
    这个fits文件的格式和透镜超新fits文件的格式类似。
  • 近期,广州大学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大湾区分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团队和西华师范大学团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的谈磊、梅盈、王锋、邓、柳志存、罗杨平、刘超和邓林华等人,开展了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热亚矮星的搜寻研究 ...
    热亚矮星是位于赫罗图(HRD)上主序以下的核心烧氦,由于其演化阶段,被称为极端水平分支(EHB),搜索和识别热亚矮星以及构建热亚矮星目录是热亚矮星研究的一个热点方向。
  • 本译名包括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迄今为止矮行星名称。包括:拉丁语形式的国际通用名、IAU官方英文说明、中文译名、以及中文翻译说明。 旨在为相关学科研究和科普教育活动提供参考。
  • 本译名包括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迄今为止小行星名称。包括:拉丁语形式的国际通用名、IAU官方英文说明、中文译名、以及中文翻译说明。 旨在为相关学科研究和科普教育活动提供参考。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