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大学夏莼教授等人合作,利用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VST)边缘日珥高分辨率观测数据,结合空间卫星IRIS光谱观测,对太阳边缘日珥动力学演化做了详细研究,发现日珥的不同部分呈现不同动力学特性,从而解释日珥中双向流的起源问题 ...
    一般比较大的日珥都由一个较长的主体(spine)、数个(legs,日面上称之为barbs)和底部的空腔(bubbles)组成。高分辨观测发现日珥的主体和都是由大量的细丝组成。
    为了揭示双向流起源问题,该研究利用NVST对太阳边缘日珥的高分辨率观测,详细研究日珥中动力学演化,发现日珥主体的上部分存在约83分钟震荡现象,主体的中间部分呈现出明显的双向流,双向流速度约10-20公里每秒 ...
    新闻来源:云南天文台官网 ...
  • GCN官网已为EP建立专门的项目网页,介绍EP的基本情况和警报的订阅方法。至此,EP与GCN完成了实时警报链路的技术对接。
    图1GCN空间、地面的望远镜和社区联结成网络 GCN提供两类数据服务: 警报(Notices):通常是自动触发的,近实时的通知,内容包括由空基或地基天文台探测到的天文瞬变现象的时间、位置,观测仪器的参数等信息 ...
    EP的警报基于全新的GCN Kafka平台 GCN近年进行系统架构升级,新版系统采用更现代化的设计语言、JSON格式的警报描述,开源的 Apache Kafka 传输协议(一个开源的分布式事件流平台 ...
    ,用于高性能的数据流水线、流式分析、数据集成等),以及通过部署在云上的多服务节点实现高可用和高安全性。
    此外,代码提交、审查等工作以及技术交流均由双方团队在Github平台直接进行,这样的合作模式确保软件开发和集成对接持续高效推进。
  • 您还在论文中的附表链接到个人主页的临时位置吗?Out啦! 应天文学家的要求,中国虚拟天文台设计开发的论文数据贮藏库(China-VO Paper Data Repository)今日正式上线。
    平台为每一个实体对象提供一个永久的网络访问地址(统一资源定位符,URL),解决临时网址经常失效的问题。这个URL地址可以由用户个性化定制并维护,China-VO保证地址的长期有效与数据安全。
    平台试运行一年来,已经整合中科院各天文台的十多套观测数据和云计算资源;国内3个2米级以上的光学观测设备,LAMOST、2.4m、2.16m,全部基于该平台实现原始观测数据的规范化归档管理;为LAMOST ...
  • 2018年9月,LAMOST DR4数据正式被法国斯特拉斯堡天文数据中心(CDS)的VizieR数据库系统收录,获得“V/153”的永久星表编号,同时同步到VizieR在英国、美国、日本、南非、印度、中国 ...
    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法国斯特拉斯堡天文数据中心的共同努力下,LAMOST DR1数据(V/146)、LAMOST DR2数据(V/149)和LAMOST DR4数据(V/153)都已完整地融入CDS ...
    LAMOST DR4数据在VizieR系统中的访问界面 LAMOST这个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天体光谱巡天数据集被VizieR收录极大提高光谱数据的使用率。
    中国虚拟天文台正努力与国际各大天文数据中心合作,国内的优秀观测数据向全世界开放共享。
  • pymoog是简明杰博士开发的软件,官网地址为 https://github.com/MingjieJian/pymoog ,本数据集为该软件所需要的额外谱线线表。
    pymoog是Chirs Sneden开发的MOOG软件的python3包装,实现其中局部热动平衡光谱合成部分。它将生成合成光谱的部分步骤打包成四个python命令,同时保留MOOG提供的功能。
    此外,它还为分析MOOG结果提供一些其他功能,主要是贡献函数和拟合恒星参数。
  • 平台为每一个实体对象提供一个永久的网络访问地址(统一资源定位符,URL),解决临时网址经常失效的问题。这个地址可以由用户个性化定制并维护,China-VO保证地址的长期有效与数据安全。
    鼓励作者已被接收的论文上传到arXiv,并在Comments中注明“Data available via China-VO PaperData Repository“。
  • 会议时间:2020年07月10日14:00-16:00 会议地点:国家天文台A208 线上会议系统:中科院桌面云视频会议系统云会议室号9301310001 报告题目: 1.公有云资源和优势介绍, ...
    报告人:汪海(阿里云) 2.云计算如何加速技术向服务转型,报告人:何万青(阿里云) 3.国台-阿里云战略合作回顾与展望,报告人:崔辰州(国家天文台) 如何参加视频会议? ...
  • LAMOST DR8海量光谱,结合Gaia EDR3高精度天体测量数据,对位于不同银心半径的恒星运动学的垂向变化开展研究,并对“喇叭”状银盘增厚现象 (disk flaring) 进行探测 ...
    过去受观测水平所限,探测深度、数据精度与样本容量难以同时保证,如今LAMOST与Gaia的强强联合为研究者利用大样本数据开展对银盘结构的深入研究提供绝佳的机遇。   ...
    此外,研究者利用在各切片上测量出的速度椭球信息,结合动力学模型对银盘标高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标高随银心半径的增加而增加,就像一个朝着反银心方向张开的喇叭口。
    这一结果从运动学和动力学角度证实银盘存在显著的边缘增厚现象,且增厚的起点恰好位于太阳附近。 图2:图为银盘标高随银心半径的变化,虚线指太阳所在的位置。
  • 近期,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的左肖雄、陶一寒、许允飞等人与爱因斯坦探针(EP)空间科学卫星团队的刘元、张文达等人开发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X射线源自动分类方法。
    基于该方法研发的软件工具已部署应用至EP的数据处理流水线中,为我国这颗今年初发射并于近期转入科学运行的X射线天文卫星的科学探测做出重要贡献。
    图3 该方法在LEIA数据分类的混淆矩阵 该分类器已部署应用至LEIA和EP的数据处理流水线中,作为人工验证和实时分类的辅助工具,显著提高观测期间的分类效率。
    本研究不仅为EP任务的X射线源快速分类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而且对于特征选择和X射线源分类的技术提供宝贵的经验。
    图4 该工具已部署应用至LEIA和EP的数据处理流水线 ...
  • 来自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三所高校的四十余名同学参与本次培训。 想知道老师们都分享哪些精彩观点吗?一起来看看吧!
    因此,乔老师的讲解围绕“创新”展开,从选题、设计与制作三个方面对微视频和微课堂两种作品形式如何准备进行详细指导。
    图3 微视频创作要点(3) 李冀老师在选题和创作方面给同学们提出宝贵的建议。他表示,天文科普虽然热度很高,但由于部分自媒体专业性弱、过分追求话题度,从而造成了很多错误知识的传播。
    本次培训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热情,提升了大家参与活动的信心,同时也明确创作的基本方向。
    第六届宇宙漫游作品征集公益活动官网:https://nadc.china-vo.org/events/tours2024/ ...
  • 中国古代的立法设计中,从冬至开始的一个回归年分成24段,每到一个分段点就叫一个节气,总称二十四节气。
  • 图1:ADASS在twitter上宣布这一消息 CFITSIO是一个用于读取FITS文件的C语言和Fortran语言子程序库,在过去二十多年中被应用于无数的天文软件包中。
    CFITSIO提供FITS标准的参考实现,同时还支持天文学家常用的像世界坐标系统(WCS)等扩展功能。
    图2:CFITSIO详情页面 20多年来,CFITSIO已被证明是健壮且可移植的,为跨操作系统和跨开发语言的众多项目提供稳定的支撑。
  • 研究人员可以借助这个功能为自己的科学成果快速制作视频资料。这就是万维望远镜的视频摘要(Video Abstract)功能。
    2018年9月19日,在紫金山天文台网站上发布一则名为《紫金山天文台再次发现奇异小天体》的快讯,其内容展现奇异小天体2018 RR2的发现经过、物理特性以及它在太阳系演化中的意义。
    根据紫金山天文台盱眙站首席科学家赵海斌研究员提供的小行星轨道数据,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梁雷老师和凌源中学冯宇静老师为这个重要发现制作了视频摘要《奇异小天体—2018 RR2》。
    漫游作品将小行星3D模型与万维望远镜的3D太阳系相结合,生动地演示这颗奇异小天体在太阳系里穿梭的情景。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梁雷老师的漫游作品吧! 中文版 英文版 ...
  • 视频地址:https://v.qq.com/x/page/r07355z34vs.html 1.什么是万维天象厅? ...
    天象厅变身数字宇宙 以互联网为渠道由虚拟天文台融合全球天文大数据而成的浩瀚数字宇宙呈现在沉浸感十足的球幕上,将天文馆的“离线运营”提升为“在线服务”。
    漫游课件彻底解决片源瓶颈 特有的宇宙漫游功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天象厅片源不足问题,中小学生和普通公众就能完成专业水准的球幕大片,大大降低了球幕影片的制作门槛和成本。
  • 2017年3月,LAMOST DR2数据正式被法国斯特拉斯堡天文数据中心(CDS)的VizieR数据库系统收录,获得“V/149”的永久星表编号,同时同步到VizieR在英国、美国、日本、南非、印度、中国 ...
    图1VizieR系统自动为LAMOST DR2生成的巡天数据覆盖图 LAMOST DR1数据于在2016年3月被VizieR数据库系统收录,获得“V/146”的永久星表编号,目前LAMOST DR1 ...
    数据和LAMOST DR2数据都已完整地融入CDS VizieR系统。
    数据在VizieR系统中的访问界面 在国家天文台LAMOST运行和发展中心、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法国斯特拉斯堡天文数据中心的共同努力下,LAMOST DR1、LAMOST DR2均实现与 ...
  •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次日环食,我们也为您准备一份特殊的礼物。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俞姿妍同学在吕鸿斌老师的指导下,利用万维望远镜平台制作了一部非常精彩的宇宙漫游。
    不仅介绍日食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的记载与日食形成原理,而且还模拟出在最佳观赏地点才能看到的日环食真容。下面就请大家一睹为快吧!
    点击进入观看完整视频   看完这部精彩的作品,你是不是对这场日食更加期待了?   ● 观测小备忘 ● 1、观看日食时,需要佩戴观日眼镜,眼睛千万不可直视太阳!不可直视太阳!
    4、欢迎观测日记制作成一部精彩的宇宙漫游,你的作品还可以参加第四届宇宙漫游制作大赛哦!
  • IAU大会LOGO   https://v.qq.com/x/page/i0759jfbilr.html 压题视频:IAU大会宣传视频   第三十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简称IAU ...
    我有幸能够参加这次会议,希望通过“虚拟天文台”公号大会的盛况及时分享给大家。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永远是相对的,因为报道是人写的,而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视角和理解,或者说“过滤器”。
    布拉格IAU大会上,5号决议以多数通过,对太阳系内的行星进行重新定义(崔辰州 摄影)   2012年夏天,第28届IAU大会由中国天文学会和国家天文台承办,在北京举行。
  • 典礼吸引线上线下的大批观众进行观看并积极参与互动,大家共同见证国内天文学领域最大规模和最高规格的视觉盛宴。
    277名参赛选手,47名指导教师,近40所院校单位参与本次大赛的宇宙漫游创作。无论是参与人数、作品数量,还是作品水准,都创造历史新高。
    世界科普最高奖项“联合国卡林加奖”获得者,万维望远镜特邀推广大使,中国科技馆原馆长、中国科协原科普部部长、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长、国际博协原执委,李象益先生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在颁奖典礼上宣布大赛单项奖获奖名单 ...
    万维望远镜漫游设计制作是一个非常理想的STEAM科学素质促进过程,科学知识、动手实践、艺术素养多方面融为一体,同时还是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的理想手段。
    获取大赛详细情况和完整奖项名单请访问大赛官网:wwt.china-vo.org/tours2019/。
  • IRAF具备强大的可移植性,获得了广泛的采用和扩展,在许多地面天文台及空间天文任务中成为数据还原、流水线处理的标准平台。
    图2:详情页面 ADASS此次颁奖,既表彰IRAF对天文软件界的杰出贡献,也表彰三位获奖人在IRAF核心系统开发中的关键性作用。
  • “鲁能杯”第三届WWT宇宙漫游制作大赛自2016年10月31日正式启动以来受到了众多天文爱好者、学生、老师及家长的关注。经过历时五个多月的作品征集阶段,大赛官方网站最终收到近百部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年龄不同背景参赛者提交的优秀漫游作品。 这些作品围绕着天文学基础知识、天文学最新科学成果、航空航天和太空探索、地球科学和绿色家园等主题,以制作者自身的视角和方式或讲述天文科学知识,或回顾历史成就,或描绘未来发展。作品选材内容广泛,具有较高的制作水平和审美水准。通过初步的筛选和整理,共计88个有效作品将登陆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的在线投票平台,参与网络人气奖的角逐。具体网络投票说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