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副巡视员周文能、科技部基础研究司科研平台处处长陈文君、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重点实验室处处长侯飞、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郝晋新以及来自科技部基础研究司、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 ...
    会前,专家们参观了上海天文博物馆内的底片库实验室,项目组成员赵建详细介绍了该底片库的整体布局、天文底片保存情况、底片扫描仪工作原理等内容。
    项目负责人唐正作中期检查报告,报告介绍了目前已完成的工作,主要包括底片库的升级改造、高精度快速扫描仪的国际合作团队研制测试、扫描图像处理软件的开发,底片的品质界定标准和清洁方案等内容,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
    周文能副巡视员、侯飞处长在讲话中,强调该项目意义重大,将早期天文观测资料的数字化工作是特别必须和必要的,并对该项目的工作进展给予肯定,希望项目成员克服困难,将此项天文基础性工作做得更好。  ...
  • 报名方式:请于2024年12月19日前登录下方官网完成报名。
    9:00-11:30 汤善江 教授 高性能并行计算基础与实践 14:00-16:00 鲁恬舒 高级工程师 光技术生态与科研应用 ...
  • 《无尽的前沿》 作者:谭瑾懋、吴玉阳 图3:《无尽的前沿》 作品简介:本漫游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结合3D模型、图片,通过海量数据与大叙事的相互支撑,展示人类从史前时代至今的探索之旅与近年的科学前沿成果 ...
    穷山距,不能限也。该作品通过高超的技巧充分挖掘万维望远镜强大的能力,呈现星系并合数值模拟、航班、科研等数据的可视化景象,展示了人类不断开拓科学疆界的壮丽之旅。
  • 本次培训由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乔翠兰老师主讲,河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李冀老师与辽宁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讲师洪许老师与会指导。
    洪许老师分享了多年来指导参加宇宙漫游作品征集活动的经验,同时也鼓励同学们要敢于突破常规的叙事模式,敢于追求形式上的创新,敢于挑战新鲜的话题,通过创意彰显年轻人的趣味与风采。
    第六届宇宙漫游作品征集公益活动官网:https://nadc.china-vo.org/events/tours2024/ ...
  • 在Readme.txt和代码中对各文件有注释,如果您有更多问题,请联系作者:何治,hezh@mail.ustc.edu.cn ...
  • 在Readme.txt和代码中对各文件有注释,如果您有更多问题,请联系作者:何治,hezh@mail.ustc.edu.cn ...
  • 数据注释在Readme.txt中,如您有更多问题,请发送电子邮件至作者:何治,hezh@mail.ustc.edu.cn.
  • 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CSST正蓄势待发,准备加入到这场伟的天文观测行列中。与此同时,慧眼、悟空、极目、夸父等卫星已经在太空中展开了一系列科学观测,收集着宝贵的数据。
    、王锋、王娜、魏建彦、吴学兵、杨小虎、袁为民、赵刚(联合主席)、赵公博、赵永恒(联合主席)、周园春、邹自明 程序组织委员会: 崔辰州(联合主席)、樊东卫、贾鹏、李忠木、梁斌(联合主席)、乔翠兰、田俊 ...
  • pymoog是简明杰博士开发的软件,官网地址为 https://github.com/MingjieJian/pymoog ,本数据集为该软件所需要的额外谱线线表。
  • 文章第一作者为国家天文台席伟博士,通讯作者为国家天文台彭勃研究员和西澳大学Lister Staveley-Smith教授。
    新闻来源:国家天文台官网 ...
  • 鉴于此,我们呼吁各级教育及相关部门对天文教育予以重视,要高度重视青少年天文知识匮乏等问题,加强观引导,适当增加义务教育阶段天文知识点占比,提高教师自身天文科学素养,遵循青少年的认知发展能力、丰富天文教育手段 ...
    该调查研究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田俊教授领导的团队完成,相关成果已发表于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三峡大学研究生许祺为第一作者。
    因此,我们呼吁各级教育及相关部门对天文教育予以重视,加强观引导,有效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天文教育发展水平。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 观影后与会嘉宾结合影片内容和我国大的基础科学研究计划等热点问题展开了讨论。观众们纷纷向嘉宾提问,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激发了大家对前沿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
    影片中文版海报   据悉,为了让广大观众能尽早欣赏到影片《宇宙魅影:搜寻暗物质》,中国科技馆7月1日起将正式公映本片,具体场次可登陆中国科技馆官网查询。
  • 最近,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系外行星/太阳系小行星研究团组曹东涛博士与顾盛研究员在恒星UX Ari上成功地捕获到一例罕见的与光学超级耀斑密切相关的“失败”暗条爆发事件。
    新闻来源:云南天文台官网 ...
  • 近日,三峡大学田俊教授的团队在宽距双星方面再次取得关键性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在《天体物理期刊增刊》正式在线发表。论文详情:点击这里。 图1.
    根据此原理,2018年,田俊与合作者实现了一套利用白矮伴星精确测量主序恒星年龄的方法,并成功试用于其2017年构建的GPS1自行星表和Gaia DR1-TGAS星表。
    2019-2020年,田俊等人在对宽距双星间距进行统计时,从Gaia DR2中挑选出并发布了八十多万对宽距双星候选体样本。邱丹等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纯筛选,最终确定了4050对主序-白矮双星。
    然而,国际上多种计算恒星年龄的方法大都只适用于某种特定类型的恒星,且计算年龄误差普遍大于20%,田俊团队的系列成果将逐步改善恒星年龄测量方面的不足。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发展恒星年龄的计算方法,并将结合Gaia eDR3和田俊等人2020发布的GPS1+自行星表极大地扩展宽距双星的样本,除了精确计算恒星年龄外,还将围绕宽距双星挖掘更加丰富的科学应用 ...
  • 图2 汤善江教授 24日下午,光科技有限公司的鲁恬舒高级工程师作了《光技术生态与科研应用》的报告,向学员详细介绍了国产GPU的发展现状以及光DCU的产品路线、软件生态及科研应用情况。
  • 北师大天文学 系主任朱宗、副主任付建宁,国家天文台信息与计算中心主任崔辰州接待了P. Anandan院长一行。
    Anandan院长介绍了此行的目的,朱宗主任介绍了天文学系的历史和现状,崔辰州研究员回顾了WWT在国内的发展、国家天文台与微软研究院十多年的合 作历程以及未来设想。
  • 近日,三峡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中心田俊教授利用欧空局Gaia DR2巡天数据在太阳邻域的猎户座天区附近发现了一个巨型的恒星结构,结合我国LAMOST、美国APOGEE等光谱巡天数据初步测量了该结构的运动学 ...
    俊博士根据其形状将发现的这个奇特结构命名为“恒星蛇”(“Stellar Snake”)。
    因为形成这样的巨大结构通常需要几亿年的时间,经典的潮尾形成与演化理论无法解释一个星团如何在短时间(3-4千万年)内被潮汐瓦解成如此巨型的结构,田俊及国际同行学者认为它们是起源于巨型分子云中的纤维状的原生态结构 ...
  • 由张宓任星明天文台秘书团团长,周朝任媒体运营组组长,赵经远任宣传设计组组长,张宓兼任数据统计组组长,王龙、曹峥任媒体运营组组员,邢崇、高孟嘉、席大旺任宣传设计组组员,武梦宇、张申炜任数据统计组组员。
  • 最近,由国家授时中心乔花副研究员(上海天文台天马望远镜特聘青年研究员)与上海天文台沈志强研究员,李娟研究员,SKA天文台Shari Breen博士,南京大学杨楷博士以及广州大学陈曦教授组成的国际合作团队 ...
    ”文章第一作者乔花介绍,“但是和基态羟基脉泽光谱有一个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在某些大质量恒星形成区中,我们能够探测到谱线宽度从几公里每秒到20公里每秒的准热辐射。
    花还表示,在观测4.7 GHz激发态羟基脉泽时,他们也同时观测了6.0 GHz激发态羟基脉泽,关于6.0 GHz激发态羟基脉泽的文章正在准备之中,预期将会展示更多的激发态羟基脉泽结果,为研究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物理条件提供重要的观测样本 ...
  • 2020年07月10日14:00-16:00 会议地点:国家天文台A208 线上会议系统:中科院桌面云视频会议系统云会议室号9301310001 报告题目: 1.公有云资源和优势介绍,报告人:汪(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