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历时五个多月作品征集阶段,大赛官方站最终收到近百部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年龄不同背景参赛者提交优秀漫游作品。
    这些作品围绕着天文学基础知识、天文学最新科学成果、航空航天和太空探索、地球科学和绿色家园等主题,以制作者自身视角和方式或讲述天文科学知识,或回顾历史成就,或描绘未来发展。
    作品选材内容广泛,具有较高制作水平和审美水准。通过初步筛选和整理,共计88个有效作品将登陆中国数字科技馆站的在线投票平台,参与络人气奖的角逐。
    具体络投票说明及规则介绍如下: 投票规则 1、投票时间:2017年4月1日至2017年4月22日。 2、本次大赛的络人气奖将从此次络投票结果中产生。结果将在5月2日前公布。
    3、投票次数限制:每个IP/ID每天可以给任意作品总共6票,注册中国数字科技馆账户可再多4票,总10票。 4、提示:因投票页面较大,大家看到作品是压缩后低分辨率作品。
  • 通过建立一支统一高效后勤团队,将星明天文台新浪微博号、微信公众号以及PSP公众超新星搜索项目等媒体平台通过统一管理、优化运营、加强宣传,进一步提升其认知度和关注度,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认识我们天文知识 ...
    </span></p> <p> <span style="font-size:16px;">星明天文台秘书团由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同好们组成,经过积极报名和选拔,高兴老师与各管理人员决议任命。
  •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宇宙学高性能异构模拟系统》(2017YFB0203301)支持下,完成并使用异构模拟系统软件PhotoNs,针对暗能量巡天项目,在国家超级计算昆山中心国产平台上,使用1024核心和加速设备 ...
    基于模拟结果,使用暗晕占据数模型,产生出本类银河系光度星系(L*星系)模拟星表。
  • 本文提供了一个用于太阳磁图超分辨率多分支深度神经络。数据集包含了MDI和HMI磁图配对。这些数据被用来训练深度神经络。
  • 本文提供了一个用于太阳磁图超分辨率多分支深度神经络。数据集包含了MDI和HMI磁图配对。这些数据被用来训练深度神经络。
  • 天津大学于策教授、南京大学孙建军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恩红教授、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吴雪峰副台长、清华大学唐杰教授、浙江大学陈华钧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刘铭教授以及京公司王为林会计师等相关专家和来自之江实验室 ...
    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方向。
    本项目旨在研发面向提高天文科研工作效率和科普推广行业需求个性化自适应搜索推荐自主系统,致力于解决天文领域文献检索系统学科专业性弱,检索系统智能化程度低、大数据处理能力有限等关键问题,开展关于天文领域个性化自适应搜索推荐系统研究 ...
    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项目主管张望希望项目参与单位要认真履行各自责任,加强合作交流,做好项目变更报备与项目经费执行,确保项目目标如期完成。 实施方案论证会由专家组组长于策教授主持。
    经研究,论证组成员一致同意通过实施方案,并建议项目组进一步加强与天文领域专家合作与交流,关注研发成果辐射推广与生态建设促进。
  • 2017年WWT全国教师培训合影           在互联+天文大数据时代,如何让真实天文数据更好的服务于公众科普和学校教育一直是中国虚拟天文台努力方向。
    来自全国各地大、中、小学30多名教师参加了这次培训。
    崔辰州博士在天象厅进行深度讲解           经过3天培训、实践和交流,来自全国各地教师们对基于虚拟天文台海量数据建立万维望远镜平台都印象深刻。
    重庆梧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吸易(北京)教育络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天文台、《天文爱好者》杂志社、《中国国家天文》编辑部、中国天文科普、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天文数据中心协办。   ...
    培训现场           培训得到了阿里云云栖社区大力支持,部分基础课程在云栖社区直播平台上进行了同步直播。此次尝试融合了互联时代先进教育及科普手段,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传播效果。
  • 全国科学计算与信息化会议面向全国科学研究人员以及计算机专家与工程技术人员,搭建一个沟通交流平台,探讨科学研究需求、实际工作经验以及新技术发展与应用,以更好的提升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在现代科学研究应用水平。
    第二十届全国科学计算与信息化会议由中国核学会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会主办,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办,定于2021年9月13日至17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
    会议将邀请多名知名学者做特邀报告,汇集高能物理与核物理、空间天文、生物医药等领域科研人员和计算机专家,共同分享科学计算与信息化最新动态及研究成果。 | ...
  • 5月14日至21日,由国家天文台、梧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天文馆共同开发“中国虚拟天文台万维互动式数字天象厅”首次亮相2016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北京科技周主场,成为最受公众喜爱的科普项目之一 ...
    中国虚拟天文台万维互动式数字天象厅被评为最受公众喜爱的科普项目 以负压式便携球幕为平台,借助虚拟现实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万维互动式数字天象厅将一个由海量天文数据构成数字宇宙带给观众,成为了展会中的 ...
    数字天象厅天生具有强烈沉浸感球幕视效,与内容充实有趣并极具图像震撼力天文科普影片相结合,即便是在相对嘈杂拥挤展厅中,也营造出了一个相对完整体验环境,使得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被其吸引,络绎不绝地走进其中驻足欣赏 ...
    万维互动式数字天象厅吸引大量观众   小朋友们体验万维互动式数字天象厅   本次科技周展示万维互动式数字天象厅基于万维望远镜平台和虚拟天文台技术,海量科学数据以互联为依托让公众触可及 ...
    后续,虚拟天文台将继续完善并推出适合中小学天文课外活动使用课程体系。 据悉,2016年WWT全国教师培训将于8月初在黑龙江大庆市举行。
  • 其中,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申报的“LAMOST天体光谱数据处理和发布平台”项目荣获2024年度世界互联大会领先科技奖。
    图1 成果发布现场 由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研发LAMOST天体光谱发布平台已面向全球公开发布了2246万条光谱数据,是国际上其他光谱巡天项目发布光谱数之和2倍多,光谱量连续十年居世界榜首。
    平台创新性地引入数据追溯系统,简化多星表交叉查询,支持多种天文数据库互操作,已被广泛用于科学研究、教育与社会项目,成为国际天文界主要的互联数据源之一。
    未来,LAMOST天体光谱处理和发布平台将通过互联赋能全球更多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世界互联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至今已经连续举办8年,旨在展现全球互联领域年度最具领先性互联科技成果、彰显互联从业者创造性贡献、搭建全方位创新交流平台。 新闻来源:LAMOST之声 ...
  • 这个是论文“An Image Quality Evaluation and Masking Algorithm Based On Pre-trained Deep Neural Networks”源代码 ...
    ,代码采用预训练神经络对图像质量进行快速判断,可以用于各类巡天图像快速处理任务。
  • 这个是论文“An Image Quality Evaluation and Masking Algorithm Based On Pre-trained Deep Neural Networks”源代码 ...
    ,代码采用预训练神经络对图像质量进行快速判断,可以用于各类巡天图像快速处理任务。
  • 南山25米射电望远镜为修正型卡塞格伦天线,199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经过升级改造后口径扩大到26米,新26米南山射电望远镜承担着重要的国际合作及国内重大课题的天文观测任务,是欧洲甚长基线干涉、国际动力测地 ...
    、俄罗斯低频VLBI、东亚VLBI4个国际合作组织正式成员。
    NSRT数据集包括脉冲星、分子谱线和日变源观测数据,NSRT从2010年1月开始使用18厘米制冷接收机和DFB对近300颗脉冲星进行测时观测,DFB数据产生于2010年,每年原始数据20TB左右。
  • 说出你家乡星星名字!2016年度《中国国家天文》“家乡星星”络征集活动开启!
    我们早已熟悉了西方88星座、中国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但我们并不知道究竟有多少“民间星座”还隐藏在中国乡间。
    为了保护、挖掘中国民间星空文化,2016年度《中国国家天文》“家乡星星”络征集活动于今日正式开启。
    本年度络征集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国家天文》杂志(CNA)主办,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协办,面向大众有奖征集中国民间的星座名称。
    友可以通过中国虚拟天文台站进行在线注册提交(址:http://mystar.china-vo.org)。提交信息有效性将由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   (徐刚绘图) ...
  •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因此,该搜寻平台本质上就是一个上看图平台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事实上,建立一个公共搜寻平台,也是高兴在“玩”过程中得到启发。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这让他意识到,中国天文爱好者数量很多,如果能建立一个类似的平台,就能满足更多人对天文观测热情。
    因此,他们决定把需要分类星系照片放到上,然后发动对天文感兴趣的人们通过互联来对星系进行分类。几天之内,“星系动物园”就迅速吸引了大批天文爱好者。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崔辰州表示,根据计划进展,希望国内有更多拥有天文设备爱好者、组织团体加入到该项目中,寻找更多的东西,也充实该平台内容和功能。
  • 现面向全国天文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及科研团队开放测试申请通道,诚邀您参与平台优化与科研范式创新。
    平台简介 作为国内天文领域首个数据不落地集成化在线科研平台,NADC科研云平台实现了JupyterLab、VSCode等通用分析开发环境与多种天文软件环境、数十套常用天文数据无缝在线使用。
    当前平台整合专业软件和科研环境包括自研多波段参考数据库(已应用于EP项目)、光变曲线生成工具(已应用于EP项目)、专家识谱平台(已应用于LAMOST项目)、数据在线交叉证认系统、数据可视化工具等,以及 ...
    测试目标 平台现面向全国天文学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及研究生招募测试用户,用户可结合实际科研需求基于平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反馈实际科研过程中的使用体验,参与功能优化,最终形成科研应用案例。
    申请址:https://nadc.china-vo.org/events/sci-platform-recruit 欢迎大家参与测试,我们期待通过真实科研场景打磨,携手共建下一代数智化天文科研基础设施 ...
  • 文章包含三个数据链接,一个是有5105条M型恒星光谱标签库;一个是从5105中挑选出高信噪比的格实测库,该库已应用在目前LASPM中;另一个是DR11M型恒星参数星表。
  • 文章包含三个数据链接,一个是有5105条M型恒星光谱标签库;一个是从5105中挑选出高信噪比的格实测库,该库已应用在目前LASPM中;另一个是DR11M型恒星参数星表。
  • 为了能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分享我国上空火流星及其陨石信息,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在China-VO全民科学平台中上线了火流星上报系统。近期系统中又有哪些新成果,一起来看看吧!
    今年国际流星组织给出了的ZHR15上下预报流量,较往年持平,但今年活动期时收到月亮的强烈干扰,特别是极大期当日正逢今年第二大满月,所以全国数据均不理想。
    从青岛艾山天文台全国流星监测统计22个观测站情况来看,从11月12日到22日,ZHR持续在5-10之间,最高时达到13。
    11月19日、20日和25日,全国流星监测均监测到北金牛火流星出现,概率百分比较往年稍有提升。
    China-VO全民科学平台欢迎每一个对天文感兴趣公众共同参与天文学研究和发现。
  • SPP滤波馈电络和超导滤波馈电络电性能测试,包括滤波器传输插入损耗S11参数和回波损耗S21参数等,数据指标:滤波馈电络端口互耦≦-20 dB、陷波深度-40dB、带内插损≦0.15dB、带内驻波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