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还在把论文中的附表链接到个人主页的临时位置?Out啦! 应天文学家的要求,中国虚拟天文台设计开发的论文数据贮藏库(China-VO Paper Data Repository)今日正式上线。
    平台为每一个实体对象提供一个永久的网络访问地址(统一资源定位符,URL),解决临时网址经常失效的问题。这个URL地址可以由用户个性化定制并维护,China-VO保证地址的长期有效与数据安全
  • 卫星是在欧洲航天局伊巴谷卫星工作的基础上,希望解决现代天文学中最困难、最基本的一个问题:创建一个包括整个银河系和其它区域的大约10亿颗恒星的非常精确的三维地图。
    的大规模恒星普查为此提供了基本的观测数据,帮助天文学家理解银河系的起源、结构和演化历史等重要问题。盖卫星提供了一个在观测范围、准确性和完整性方面都前所未有的数据库。
    卫星于2013年底发射,本次数据释放是盖的第一次数据释放,是盖卫星于释放后14个月内的观测数据,包括了G星等亮于20.7等的超过十亿颗目标的天测和测光信息。
  • 数据资源1983年6月11日巴布-新几内日全食的光谱数据,包括太阳极边缘光球连续(吸收)光谱、色球闪光谱和日冕光谱。数据保存成国际通用的fits格式。数据文件名包含观测数据信息。
  • 卫星是在欧洲航天局伊巴谷卫星工作的基础上,希望解决现代天文学中最困难、最基本的一个问题:创建一个包括整个银河系和其它区域的大约10亿颗恒星的非常精确的三维地图。
    的大规模恒星普查为此提供了基本的观测数据,帮助天文学家理解银河系的起源、结构和演化历史等重要问题。盖卫星提供了一个在观测范围、准确性和完整性方面都前所未有的数据库。
    卫星于2013年底发射,本次数据释放是盖的第二次数据释放,是盖卫星于2014年7月25日至2016年5月23日期间(22个月)的观测数据,相对于第一次数据释放在完备度、性能、丰富度方面有明显的提升 ...
  • 卫星是在欧洲航天局伊巴谷卫星工作的基础上,希望解决现代天文学中最困难、最基本的一个问题:创建一个包括整个银河系和其它区域的大约10亿颗恒星的非常精确的三维地图。
    的大规模恒星普查将为此提供基本的观测数据,帮助天文学家理解银河系的起源、结构和演化历史等重要问题。盖卫星提供了一个在观测范围、准确性和完整性方面都前所未有的数据库。
    卫星于2013年底发射,本次数据释放是盖的第三次数据释放,是盖卫星于2014年7月25日开始观测后34个月的观测数据。
  • 北京时间12月3日晚,欧洲航天局(ESA)发布了盖卫星(Gaia)第三版早期数据。
    图3:盖天文卫星第三批数据早期发布 版权:ESA; CC BY-SA 3.0 IGO 汉化: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目前已经完成source表的在线检索,检索界面为:https ...
    也可以进行锥形检索,例如:搜索ra=1度,dec=1度,半径为0.01度区域内的目标,可以通过构造网址:https://nadc.china-vo.org/data/data/gaiaedr3-source ...
  • 第二期的活动中,讲解员从近期天文热点话题“盖卫星第二次数据发布”开始介绍,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陆续介绍了“盖眼中的银河系”、“不同波段的银河系”、“银河系结构的认证”和“银河系与仙女座星系”等内容,带来一堂以“银河系”为主题的天文探索课。
    很多观众都是第一次接触万维望远镜,对这种“指尖上的望远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纷纷向讲解员询问万维望远镜的下载网址,希望回家后能在自己的电脑上实践。
  • 平台为每一个实体对象提供一个永久的网络访问地址(统一资源定位符,URL),解决临时网址经常失效的问题。这个地址可以由用户个性化定制并维护,China-VO保证地址的长期有效与数据安全
  • font-size:18px;"><span style="font-family:黑体;">为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积极相应国家号召,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确保大家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
  • 北京时间4月25日晚,在全世界天文学家的期待中,欧洲空间局盖任务小组进行了盖天文卫星(GAIA)的第二批数据发布(GAIA DR2)。
    早在4月初,欧洲空间局盖天文卫星任务小组就曾发布预告,宣布GAIA DR2包含超过16.9亿颗恒星的位置及亮度信息、13.3亿颗恒星的视差和自行数据、约13.8亿颗恒星的颜色、超过七百万颗恒星的视向速度 ...
    相比2016年9月的第一批数据发布,这次的盖巡天数据覆盖更完全,细节更丰富。    盖第一张全天彩色图像。该图像是使用卫星获得的G、GBP和GRP三个波段的观测数据合成的。
    而今天,包括盖天文卫星在内诸多国内外大型天文项目的精彩呈现更向我们展示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
    天文卫星项目相关工作人员合影 ESA 从最早1993年项目提出到2013年卫星发射升空,再到2016年9月第一批巡天数据发布,及至今日第二批巡天数据带来令人震撼的图景,盖项目组所获得的成果是从无数工程师 ...
  • 你想得到更具针对性的辅导?你希望让作品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你在参赛及作品提交时是否遇到了障碍? 问题征集通道现已开启,快快向我们抛出你的问题,收获专家级指导吧!
  • 最近,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和新昌星空文化传媒合作,在万维望远镜(WWT)北京社区资源库里上线了一组360度×180度的新昌全景图,从鼓山公园、新昌体育场、翡翠山南复线、孝行路,还有孝行路十九峰路口等多个视角全方位地展现了如诗如画的新昌小城 ...
  • 平台为每一个实体对象提供一个永久的网络访问地址(统一资源定位符,URL),解决临时网址经常失效的问题。这个地址可以由用户个性化定制并维护,China-VO保证地址的长期有效与数据安全
    界面 4、预览及分享数据主DOI号 在DOI申请获批前,数据未正式通过NADC发布,点击图3圈中的“预览”,可打开数据详情页,如图6所示,用户可以通过复制浏览器地址栏的网址分享数据集页面 ...
    PaperData服务为用户提供了安全、更规范的储存环境,界面友好、简便易用,有效提升了天文数据资源传播效率和引用规范,助力数据的开放共享。
  • 近期,研究人员利用我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并结合国际上的盖(Gaia)和开普勒(Kepler)空间望远镜数据,得到了行星半径分布随宿主恒星年龄和金属丰度的演化规律,加深了对于海王星结构的认知 ...
    ,为理解海王星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线索。
    他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类)海王星的平均半径逐渐减小,而超级地球的平均半径则几乎不变。这很可能意味着海王星年轻的时候包含足够厚的气体包层,随着年龄增大,行星逐渐冷却,包层收缩,半径减小。
    同时超级地球和海王星的数量比也越来越大,这也与演化理论的预期一致:部分海王星(气体矮巨星)被剥离大气,演变为超级地球。
    此外,研究发现海王星更倾向于出现在富铁和富镁/硅/钙的恒星周围,表明金属元素 (铁、镁、硅、钙等) 在海王星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p> 12月19日晚,PSP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发现的经典新星M31N 2017-09a再亮事件被保加利亚索菲大学、保加利亚天文研究所-国家天文台(IA-NAO)和保加利亚科学院(BAS)的天文学家确认并发布 ...
    Valcheva (保加利亚索菲大学), M. Minev (保加利亚索菲大学), A. Kostov (保加利亚天文研究所-国家天文台, 保加利亚科学院), E.
    Ovcharov (保加利亚索菲大学), P.
    Nedialkov (保加利亚索菲大学)</p> <p> 主题:光学,新星,瞬亮</p> <p> 我们确认了新星M31N 2017-09a(AT2017glc;见TNS,https://wis-tns.weizmann.ac.il ...
  • 来自盖14.7亿恒星视差数据的发布对距离测量非常有帮助。尽管盖亚视差数据的精度很高,但这些恒星中的大多数都很遥远或微弱,因此它们的视差不确定性很大,不能简单地用视差的倒数来计算距离。
    这两种类型的估算都涉及方向相关的先验论,该先验论是根据盖所看到的银河系恒星的3D分布、颜色和星等的复杂模型构建的,即同时考虑星际消光和盖选择函数。
  • 全天天体测量干涉仪(Global Astrometric Interferometer for Astrophysics,简写为Gaia)是欧洲空间局最重要的项目之一,是依巴谷天文卫星(Hipparcos ...
    此次发布的星表是建立在2020年12月3日发布的盖第三批早期数据版本(Gaia EDR3)基础上。因为观测信息相同,所以Gaia DR3包含的天体测量和测光数据与Gaia EDR3的完全相同。
  • 新版系统采用了更现代化的设计语言、JSON格式的警报描述,开源的 Apache Kafka 传输协议(一个开源的分布式事件流平台,用于高性能的数据流水线、流式分析、数据集成等),以及通过部署在云上的多服务节点实现高可用和高安全性 ...
    参考网址: NASA/GCN EP项目页面:https://gcn.nasa.gov/missions/einstein-probe EP的警报格式定义:https://gcn.nasa.gov ...
  • 用户在平台上注册并审核通过后,即可获得一个可以个性化定制的永久网络访问地址,论文及其涉及的图表、数据、动画、电影、模型、代码、软件等都可以安全、稳定地储存在这个平台上,并可以随时直接通过他们的虚拟机进行访问 ...
    一旦拥有了这个标识,科学数据就像拥有了一张科研界的“身份证”,通过其便捷的指向连结功能,确保文件在网络世界中被安全储存、精准提取,有效提升科学成果的传播力度与知名度,增加引用率。   ...
    DOI标识编码规则     保障安全,规避风险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在服务科技创新、国家战略、社会应用、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建立完善的安全审查机制,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实现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     ...
    此次升级工作通过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DOI服务,进一步提升天文数据资源传播效率和引用规范,为研究者提供更安全、更规范的科学数据存储环境,促进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
  • 在距离大赛作品提交的截止日期只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你还在坚持创作?还有哪些等待突破的瓶颈?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