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数据库提供了天望远镜历年观测的谱线观测数据,频率覆盖L/C/Ku/K/Ka/Q波段,包含天望远镜科学团队以及对外开放观测的数据,支撑恒星形成、天体化学、脉泽搜寻等多方面的科学研究。
  • 国家天文台、微软亚洲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 承办:国家天文台-阿里云天文大数据联合研究中心、青岛观象台、重庆渝中火凤凰教育学校 协办:重庆梧台科技有限公司、绍兴星空畅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培训网址:http://wwt.china-vo.org/training2018/ 培训报名: 培训采用网上在线报名方式,请于2017年6月4日后登录培训网站提交报名申请表、单位推荐表同时缴纳培训费 ...
  • 继上次成功探测到银河系中心黑洞周围磁星PSR J1745-2900的射电爆发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天射电望远镜团组又取得了磁星Swift J1818.0-1607观测研究新进展。
    望远镜对该磁星进行双频率(2.25 GHz和8.60 GHz)同时监测研究,取得如下阶段性成果。 【1】仅用一台望远镜(即天望远镜)对该磁星实现了频率覆盖跨度高达6 GHz的双频同时观测。
    望远镜除了探测到这颗磁星较常见的单峰和双峰平均轮廓外,还多次观测到鲜有报道的“三峰”平均轮廓。
    尽管和澳大利亚帕克斯望远镜的观测仅仅相隔3天,天望远镜2020年7月21号探测到的模式变换现象却伴有剧烈的流量变化。
    有关磁星的后续监测还在天望远镜进行,将进一步揭示这类天体奥秘。这项研究是在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下完成的。
  •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的天望远镜团队充分发挥天望远镜“一镜双频”的观测优势,通过分析天望远镜在2019年1月开始对磁星XTE J1810-197开展的跨度900余天的2.25 ...
    望远镜团队充分发挥天望远镜“一镜双频”的优势,从2019年1月开始,对XTE J1810-197开展了900余天的2.25/8.60 GHz双频同时观测研究。
    望远镜团队通过分析这些长达900余天观测数据的平均脉冲轮廓随时间和频率的变化情况,首次发现了XTE J1810-197在2018年爆发后的中间脉冲辐射。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沈志强研究员表示:“利用天望远镜对磁星的观测研究工作还在按计划进行,并且已经发现了一系列其它有意思的现象。
    该项研究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望远镜重大成果培育项目的支持。天望远镜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充分保障了可靠观测数据的获得。
  • 近期,上海天文台科研团队利用天65米射电望远镜首次探测到了碳氧离子射电复合线。基于此发现,该团队准确测量了M42电离区的碳氧离子丰度。
    图1:天望远镜在Orion KL中探测到的碳氧离子射电复合线(白色)[1]。绿色区域是对离子射电复合线的模型拟合。绿色点线是考虑了所有射电复合线和分子谱线的模型拟合。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团队利用65米口径的天望远镜首次探测到了来自星际空间的碳氧离子射电复合线。这一新发现是基于该团队利用天望远镜正在开展的谱线搜寻项目。
    文章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刘训川博士主持了天望远镜谱线搜寻项目。他表示:“我们利用天望远镜同时探测到了数十条离子射电复合线,其中许多线不与任何原子谱线和分子谱线混叠。
    ”刘铁研究员还指出,本次研究结果也证明了天望远镜在天体化学研究方面的巨大潜力,天望远镜谱线搜寻项目将继续对Orion KL及其它天体进行深度积分,达到前所未有的mK量级灵敏度。
  • EAVN目前由21台射电望远镜组成,包括了中国6台、韩国4台和日本11台望远镜,上海天文台的天望远镜是该观测网的重要台站,长期为全球的天文学家提供了高质量的观测数据。
    上海天文台沈志强研究员介绍说:“作为东亚VLBI网中能够承担毫米波段观测的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上海65米口径天望远镜的接收面积超过了其他望远镜的总和。
    望远镜的参与显著提高了东亚VLBI网的观测灵敏度,在保障探测更微弱信号的可靠性方面功不可没。
    望远镜是由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联合立项建造的一台具有多科学用途的世界级大型可转动射电望远镜,曾入选201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上海十大科技进展,曾获得2018年上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
    参加2017年银河系中心黑洞Sgr A*观测的东亚VLBI网台站及图像空间采样(红色部分代表天望远镜相关基线)。    ...
  • 这些都揭示了半人A复杂的恒星形成历史,同时表面并合过程在其演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半人A的形成过程前人普遍认为有两种可能的形成过程。
    最近,由国家天文台王建岭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利用高级的流体动力学模拟,考虑恒星形成、气体的冷却以及负反馈的过程,利用两个大小相当的旋涡星系相互并合,成功再现了半人A的形成过程。
    图2:左图是深度光学观测,揭示出在半人A的周围存在大量的恒星子结构特征。右边两图给出两个大小相当的旋涡星系并合后形成的产物。
  • 该团队利用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天望远镜)首次在星际空间探测到异氰酸(HNCO)、重水(HDO)和甲醇同位素(13CH3OH)三种新的分子脉泽,并揭示它们正在示踪(大质量恒星形成过程中的)由引力不稳定性导致的星周盘碎裂产生的旋臂吸积流及间歇吸积现象 ...
    陈曦教授介绍说:“三种新脉泽(HDO、HNCO和13CH3OH)是由上海天望远镜在2019年3月份对一颗正处于6.7 GHz甲醇脉泽闪耀阶段的大质量年轻恒星天体(G358.93-0.03) ...
    “天望远镜对这些新脉泽辐射流量的监测发现,它们具有异常快速的光变(在1个月时间内经历了从爆发到极大再到最后消失的过程),这说明其可能是引力不稳定星周盘碎裂引起的间歇吸积现象。
    图2:天望远镜监测获得的HDO,HNCO 和13CH3OH 三种脉泽成分的峰值流量随时间的变化。 这些脉泽成分辐射都展现了明显且快速的衰减现象,支持了大质量恒星形成的间歇吸积现象。
  • 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等多个单位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针对该领域的主要科学问题,使用65米天望远镜,开展了大样本的分子谱线观测研究,扩大了红外暗云的探测样本;综合天体化学模拟和观测数据 ...
    该样本包含了银河系内的几十个红外暗云,观测波段是天望远镜的K波段(18-26.5 GHz),主要探测的目标谱线是三条具有很强化学表征性的分子探针——氨分子(NH3)、硫化双碳( ...
    望远镜可长期稳定工作,且相较于此前的观测整体上具有更高灵敏度,从而为探测结果提供了有力保障。 该工作进一步通过天体化学数值模拟,并与观测数据进行比对,有效确定了红外暗云的化学演化时标。
    图1:在红外暗云SDC18.787-0.286探测到的各条谱线,背景为红外波段(WISE天文卫星在3.5-22微米波长范围内的公开数据)图像, 黄色圆圈表示天望远镜的波束[2]覆盖范围。
  • 协办单位包括:上海天文台、北京天文馆、《天文爱好者》杂志社、《中国国家天文》编辑部、中国天文科普网、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天文数据中心、重庆梧台科技有限公司、绍兴星空畅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 上传人:泽红 发现时间:2023年11月19日01:07:56 流星特点:流星连续爆裂 图6 泽红作品 7.
  • 2020年CRAT会议主要以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墙报及相互讨论形式,围绕国际射电天文的前沿研究和技术发展重点领域,针对脉冲星、中性氢等科学目标,面向SKA国际合作和国内参与准备,展示天65米和FAST ...
  • 本漫游介绍了光污染和卫星星座干扰的基本知识,借助新开发的功能模拟并分析了星链卫星对阿勒观测站引力波后随观测的可能影响。
  • 本漫游介绍了光污染和卫星星座干扰的基本知识,借助新开发的功能模拟并分析了星链卫星对阿勒观测站引力波后随观测的可能影响。
  • 唐磊明 2021F027 毕春朋 2021F028 张家硕 2021F029 刘润瑜 2021F030 余傲江 2021F031 苏力 2021F032 士卓 ...
    2021F039 丁岚贺(第四季度) 2021F040 严小畅(第四季度) 2021F041 刘润瑜(第四季度) 2021F042 区耀樟(第四季度) 2021F043 甜 ...
    毕春朋 2022F028 王书铭 2022F029 陈希昱 2022F030 王书铭 2022F031 王沁韬 2022F032 徐超 2022F033 士卓 ...
    2024F006 赛尔格垒 2024F007 兰博文 2024F008 林惠璇 2024F009 李华霖 2024F010 李华霖 2024F011 荣耀 ...
  • 我们利用上海天射电望远镜对XTE J1810-197进行了194个历元的2.25/8.60 GHz同步观测。
    利用2.25/8.60 GHz双频接收机和数字后端系统的并行工作能力,在MJD 58501(2019年1月18日)至MJD 59427(2021年8月1日)期间天射电望远镜进行了2.25/8.60 GHz ...
  • AT 2021ypo发现图像(左NEXT,右PSP) 所幸上天眷顾,虽然昨天下午夏威夷莫纳克亚山云很多,但是17时09分11秒,来自夏威夷大学诺阿分校天文研究所的天文学家M. A.
  • ,分别进行了针对近邻星系NGC1365的12米阵列、7米阵列的毫米波干涉成像和全功率(total power)阵列的观测,数据采集者为我们团队的日本合作者,采集地点为ALMA阵列的台址(智利北部阿塔卡沙漠中 ...
  • 最近,由国家授时中心乔海花副研究员(上海天文台天望远镜特聘青年研究员)与上海天文台沈志强研究员,李娟研究员,SKA天文台Shari Breen博士,南京大学杨楷博士以及广州大学陈曦教授组成的国际合作团队 ...
    该团队利用天望远镜对北天155个大质量恒星形成区进行搜寻,共探测到18个4.7 GHz激发态羟基脉泽,其中8个4.7 GHz羟基脉泽首次被探测到。
  • 近日,国家天文台斌、商朝晖、胡义等38位科研人员,首次面向全球正式发布第一台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1的观测数据——AST3-1 DR1点源星表。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