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如M45,昴星团,位于金座的疏散星团,至少肉眼可见其中的5颗星,双筒镜中的理想天体。 同样星云也是恒星的诞生场所,下面是NGC6514,人马座三叶星云。
    本系统成功支持了支付新上线的“蚂蚁星愿”计划,可在页面输入星星编号进行检索。
  • 在东北有“灶台星”,在河北有“八角琉璃井星”,在江浙有“稻筒星”“踏车星”,在两广有“扁担星”“鸭星”,在海南有“灯笼骨星”“凉伞星”……民间星座在一地一方人们当中口口相传,但这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今天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
    网友可以通过中国虚拟天文台网站进行在线注册提交(网址:http://mystar.china-vo.org)。提交信息的有效性将由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   (徐刚绘图) ...
  • 数据集中共包含了1个M型金T型星(T Tauri Star, TTS)星表,7个文章的补充材料,以及一个ReadMe文件。
    经典金T型星(CTTS)的赫罗图; 6. 1077颗TTS在MIST模型下的赫罗图; 7. MIST模型下TTS的完整盘分数。
  • 影片中文版海报   据悉,为了让广大观众能尽早欣赏到影片《宇宙魅影:搜寻暗物质》,中国科技馆7月1日起将正式公映本片,具体场次可登陆中国科技馆官网查询。
  • 国家天文台特聘青年研究助理刘佳明博士、田浩博士与刘超研究员、薛香香研究员、紫金山天文台房敏研究员以及上海天文台杨成群博士等合作利用LAMOST DR5低分辨率光谱数据和Gaia DR2的天体测量数据,对金座 ...
    图1:金座天区 (图源: Alchetron encyclopedia) 星协是由十几颗到近千颗恒星组成的非引力束缚的疏散系统,容易受到银河系引力及其周围星际环境的影响而瓦解。
    这是迄今为止金座天区最为完备的星协样本,而这些星协的年龄,也是研究年轻恒星和年轻星协早期演化时标的重要信息。
    此外,对这些星协的运动学信息分析表明,年龄为8兆年的星协与金座的年轻恒星天体运动特征高度一致,说明它们应该形成于同一个分子云,同时表明金座天区的恒星形成活动可能开始于8兆年之前,这向此前普遍认为金座天区恒星形成活动开始于 ...
    3-5兆年之前的传统结论发起了挑战,从而使得人们对金座天区恒星早期形成活动的认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 最近,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和新昌星空文化传媒合作,在万维望远镜(WWT)北京社区资源库里上线了一组360度×180度的新昌全景图,从鼓山公园、新昌体育场、翡翠山南复线、孝行路,还有孝行路十九峰路口等多个视角全方位地展现了如诗如画的新昌小城 ...
  •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如约而至,又到了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作为最具浪漫情调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今天的空气里似乎都弥漫着甜甜的气息。
    七夕是文人墨客钟爱的节日,历代都有大量的诗篇来描写郎织女的故事,通过对夏夜星空意象的表述,抒发对爱情的感悟。       下面就跟随小编的脚步欣赏一部与七夕相关的漫游影片吧。   ...
    在茫茫夜空,如何找到牵星和织女星呢?只要掌握了夏季星空的《认星歌》就可以很快辨认出它们啦!   ...
    天鹅飞翔银河歪,郎织女色青白, 心宿红星照南斗,夏夜星空记心怀。         天鹰座和天琴座是夏季星空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星座,而郎星与织女星就分别在这两个星座之中。
    找找郎星和织女星吧, 这两颗恒星都是比较容易发现的亮星哦!         郎星和织女星分布在银河两边,真的好像被天河隔开不能相见一样!
  •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在民间传说里是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他们的爱情感动着历代的文人墨客,因此,这些诗人在仰望星空感怀二人爱情的忠贞不渝时,也创造出了许多浪漫的诗篇。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织女星。 《秋夕》就是众多描写七夕的古诗之一,表达了古人在七夕微凉如水的夜晚面对璀璨银河产生的无尽遐想。
    图1:你能在图中找到牵星和织女星吗? ...
    ,不知道郎织女的神话是不是也为“夏季大三角”的观测蒙上了一层浪漫的色彩呢? ...
    郎织女星虽然只是人类对星空的浪漫想象,但真实的幸福可是就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里哦! 惊喜彩蛋 在这个浪漫的节日里,小编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哦!
  • 通过初步的筛选和整理,共计88个有效作品将登陆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的在线投票平台,参与网络人气奖的角逐。
    即日起登陆中国数字科技馆大赛官方投票页面即可投票。 https://www.cdstm.cn/subjects/observatory ...
  • 近日,国家天文台张彦霞研究员、赵永恒研究员和北京大学吴学兵教授基于中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和美国斯隆数字巡天(SDSS)的光谱数据,结合欧洲航天局的X射线顿天文望远镜(XMM-Newton)数据 ...
    基于此,研究人员通过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了适合不同波段样本的最优分类器,为X射线顿天文望远镜第九次发布数据(DR9)提供了分类预测和概率。
    图1:XMM-Newton望远镜(图源:ESA) 欧洲航天局(ESA)于1999年发射的X射线顿天文望远镜(XMM-Newton),具有极高的光谱分辨能力,其目的是对宇宙天体进行高质量的X射线观测, ...
    5.78%,这就意味着X射线顿天文望远镜DR9数据集的绝大多数X射线观测数据仍为未知天体。
    接着,利用机器学习方法针对不同波段的已知样本分别构建了不同的分类器,从中挑选出最优分类器对X射线顿天文望远镜DR9数据中的未知源给出了分类预测和概率。
  • 第四届宇宙漫游创作大赛颁奖典礼8月20日晚在广东实验中学体育馆和云端同时进行。典礼吸引了线上线下的大批观众进行观看并积极参与互动,大家共同见证了国内天文学领域最大规模和最高规格的视觉盛宴。
    获取大赛详细情况和完整奖项名单请访问大赛官网:wwt.china-vo.org/tours2019/。
  • 且处于简单的对称结构中;而是发现银河系的成长历程中,经历过多次吸积、碰撞、并合矮星系的复杂过程,这些过程使得银盘出现了翘曲、波浪状等非对称结构(如图1所示),同时在银盘的垂直相空间中,还会出现“蜗& ...
    和欧空局盖亚(Gaia)卫星的巡天数据,详细分析了太阳邻域1万光年范围内大约75万颗恒星的南北分布,分别从运动学、恒星数密度以及化学丰度三个角度同时找到了恒星在银盘上的南北不对称性,及其与相空间“蜗& ...
    如图4所示,当“蜗”结构和z轴相交时,数密度相对银盘另一侧会有所增高,而这些恒星具有较小的速度,导致速度弥散相对银盘另一侧有所降低。
    此外,由于垂直引力势随半径增大而减小,导致半径较小的“蜗”结构位于相空间的外围,因此与z轴的交点会更远离银盘,呈现出观测上的错位趋势。
    图4 垂直方向相空间的“蜗”结构。 硕士研究生林俊为该成果第一作者。该工作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田海俊教授、上海交大郭锐博士、三峡大学Sarah A.
  • 2月27日,中科院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2014年第一次会议在院机关召开,谭铁副秘书长出席会议,院条财局王凡副局长和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孙九林院士主持会议,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和信息化工程承担单位代表共计50 ...
    谭铁副秘书长对专家咨询委员会各位专家积极参与我院信息化工作表示感谢,并希望各位专家从技术和应用的角度对我院信息化工作提出更多的意见和建议,推动我院信息化工作再上台阶。
  •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副秘书长谭铁出席会议。会议由条财局副局长王凡主持。院条财局信息化工作处全体同志参加会议。    ...
    谭铁副秘书长指出,院信息化工作要重视调查研究工作,针对问题和不足思考解决办法;要围绕国家重大关切如信息化如何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等开展战略研究;要充分发挥信息化专家咨询委的咨询评议作用;要有力有效地推进实施 ...
  • 选修该课程的学生登陆天文学科技领域云平台,利用标准模板在数分钟之内便可以创建一个完备的课程软件环境。China-VO还准备了使用手册并对授课教师进行了培训。
  • 中国网:中国古代星空原貌恢复 星官艺术形象完整呈现 http://news.china.com.cn/txt/2014-12/24/content_34398780.htm 北京青年报:传统星官图登陆虚拟天文台 ...
    .shtml 凤凰网:中国星官图网上开放共享 展现恢弘“天上人间” http://news.ifeng.com/a/20141223/42779783_0.shtml 东方卫视:传统星官图登陆虚拟天文台 ...
  • 在爆炸后约1小时,就由位于俄罗斯的13厘米顿反射式望远镜拍摄到了SN 2023ixf的激波突破,使得SN 2023ixf成为目前观测到的最早期的II型超新星。
    《从一颗周围充满尘埃的红超巨星爆发出的激波闪光》论文地址: Nature官网: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843-6 Nature SharedIt ...
    紫金山天文台等共同发现近邻红超巨星死亡爆发的激波渐变现象 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3参与近邻红超巨星死亡爆发的激波渐变现象的观测 国家天文台参与红超巨星爆发激波渐变观测研究 颠覆传统恒星死亡理论预期(国家天文台官网 ...
  • 为纪念人类首次登陆月球,2021年,联合国大会宣布每年的7月20日为“国际月球日”。纪念活动还考虑到所有国家在探月方面取得的成就,提高公众对可持续探索和利用月球的认识。
  • 这标志着中国虚拟天文台主节点成功登陆阿里云。
  • 欧空局Gaia DR2数据释放后,基于这些数据的第一篇发表在《自然》杂志的文章发现太阳邻域有很多的非对称性,比如,“蜗状”结构,“拱形”结构,以及&ldquo ...
    目前国际上对于“蜗状”结构的讨论相对较多,但对于“屋脊”的研究相对较少,对“屋脊”起源的讨论更是莫衷一是。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