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数据是我们在论文《用COLA快速生成模拟星系表》中提到的SDSS DR12星系的模拟星表,产生快速模拟星表的技术是基于以下几个:Code for Anisotropies in the Microwave ...
  • 这是我们论文“用COLA快速生成模拟星系目录”的支持数据,包括模拟目录和merger-tree输出的晕文件。
  • 赣榆精细结构望远镜口径为26cm, 在656.3纳米观测太阳色球,能够对太阳活动区快速成像。主要用来研究太阳耀斑的触发和释能、暗条爆发以及色球冲浪喷射等精细过程。
  • 精美绝伦的“星系五重奏”只是宇宙中有上千亿个星系中的凤毛麟角 图片来源:NASA 宇宙中有上千亿个星系,银河系是浩瀚宇宙中的一个盘星系,盘星系按其表面亮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指数下降类型、指数下降伴随向下弯曲类型 ...
  • 这是“Fast generation of mock galaxy catalogue with COLA”一文中所用到的数据集,包括BOSS CMASS NGC星系的模拟星表和暗物质粒子模拟直接输出的暗物质晕表。
  • PAI可以通过托拉拽的方式,实现算法组件的拼接,并提供完整的数据挖掘链路,背靠的阿里云分布式计算引擎可支持百亿特征千亿样本的数据并行化计算,为复赛选手提供强大的计算支撑。
  • Moitinho 数据发布后,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借阿里云快速通道第一时间完成了Gaia EDR3数据的国内镜像工作,目前镜像已开放访问,地址为 https://nadc.china-vo.org ...
  •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为中国天眼FAST发现首例持续活跃快速射电暴提供了数据与技术服务。 快速射电暴(FRB)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射电爆发现象,在1毫秒的时间内释放出太阳大约一整年才能辐射出的能量。
    此前并未发现存在持续活跃的重复快速射电暴。
    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论文第一作者、国家天文台青年学者牛晨辉在系统处理FAST数据的过程中,发现2019年5月20日的数据存在重复的高色散脉冲。
    综合FAST的近期观测数据,FRB20121102A和FRB 20190520B很可能处在快速射电暴初生阶段。
    随着快速射电暴样本的持续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内,我们能够拨开快速射电暴神秘的面纱。
  • 快速射电暴(Fast Radio Burst;FRB)是一种持续仅数毫秒的神秘射电暴发现象,其起源的研究是当前天体物理前沿热点课题。
    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朱炜玮、李菂等与合作者利用自主研发的搜寻技术,结合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对海量FAST巡天数据进行快速搜索,并发现了新的快速射电暴。
    文章链接: https://arxiv.org/abs/2004.14029。 新发现的FRB是已知样本里色散量最大的信号之一,色散达到1812 pc cm-3。
    图1:新发现快速射电暴FRB 181123消除色散影响后的动态谱,该FRB有罕见的三峰结构。
    研究者正在通过FAST优先重大项目“快速射电暴的搜寻和多波段观测”对该FRB进行跟进研究。
  • 该工作针对河内快速射电暴磁星SGRJ1935+2154的多波段观测,揭示其射电脉冲星辐射相。
    团队通过对比脉冲星辐射和其X射线辐射轮廓相位,发现其所发出快速射电暴爆发与脉冲星脉冲具有不同的相位分布,快速射电暴发生的相位更为随机。
    该工作揭示了快速射电暴爆发现象与射电脉冲星辐射可能存在物理机制上的不同。 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快速射电暴一般是来自宇宙深处其他星系的毫秒级极亮射电爆发。
    虽然比快速射电暴暗了约10个量级,该源的射电脉冲星相辐射具有很好的规律性,其脉冲产生的区域只占总旋转相位的不到7%。
    SGR J1935+2154的脉冲星相辐射和快速射电暴辐射几何相对关系的示意图。
  • 随着观测设备、技术方法的不断进步,天文学家通过多波段的巡天观测认识到银河系是一个典型的棒旋星系,由上千亿颗恒星组成,总体结构大致由银盘、核球和晕组成。
    这些厚盘分子云的速度弥散较大,表明其湍动比较大,处于不稳定状态,可能正在瓦解,也可能正在快速形成。
  • 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可以快速捕捉到人口信息,从而较为便捷地完成人口普查工作,可以说大数据智能化的出现为人口普查的变革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
    我们生活的银河系就有着几千亿颗恒星,这些恒星处于不同的演化阶段,它们的寿命与其质量紧密相连。 恒星的基本性质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量:初始质量、最初各类化学元素的含量(化学丰度)和年龄。
    红巨星在赫罗图上已离开了主序带沿着右上分支快速移动。也就是说恒星处在红巨星不稳定阶段的时标很短,一般而言需要几百万年,这与恒星几十亿年甚至上百亿年的主序阶段相比是非常短暂的。
    论文链接: https://academic.oup.com/mnras/article/484/4/5315/5321195 https://academic.oup.com/mnras/article ...
  • 北京时间5月12日,国际科学期刊《科学》发表了围绕中国天眼FAST发现的最新成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领导的国际合作研究论文“一个重复快速射电暴周湍动环境中的磁场反转”,揭示了快速射电暴可能的双星起源 ...
    快速射电暴(FRB)是在无线电波段宇宙中最剧烈的爆发现象,其物理起源未知,是天文学领域重大热点前沿之一,也是中国天眼FAST的核心科学目标之一,富含科学机遇。
    这种以月为时间单位的极端反转,很可能由伴随快速射电暴的大质量天体造成。快速射电暴信号穿过大质量恒星星风甚至黑洞喷流造成的磁化等离子体环境,随着双星相互绕转发生信号磁特征的方向反转。
    “重复快速射电暴周围磁场的湍动成分可能像毛线团一样杂乱无章”,论文的合作者云南大学杨元培教授解释道。
    该发现表明快速射电暴源周围的磁化环境存在剧烈演化,为揭示快速射电暴的起源和环境迈出了重要一步。未来,对于中国天眼发现的FRB 20190520B的持续监测有望进一步揭示快速射电暴的起源和环境。
  • 国家天文台李菂、朱炜玮团组,以牛晨辉博士为主的团队在FAST海量数据中搜寻出3例新的高色散快速射电暴。
    图1:CRAFTS新发现的三例快速射电暴 快速射电暴(Fast Radio Burst; FRB)是一种持续约千分之一秒的神秘宇宙射电信号。
    图2:FRB样本的能量和宇宙年龄 澳大利亚香农(Shannon)博士等比较了帕克斯望远镜和澳大利亚平方公里先导阵的快速射电暴样本比对分析,得出FRB的流量通量(Fluence)与色散(Dispersion ...
  • 本会议旨在对 FRB 进行多维度的深入讨论,包括 FRB 观测特征、 统计性质、 物理机制、 宇宙学和基础物理应用、 未来观测技术与策略等方面, 促进国内天文科研人员了解本领域及相关学术前沿,分享研究成果,启发科研思路, 进而助力我国天文学实现重大原创突破。 | ...
  • 快速射电暴(FRB)是在无线电波段最为剧烈的爆发现象,其起源未知,是当今天文学领域最大的热点前沿之一。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菂团队系统分析了来自包括“中国天眼”FAST、美国绿岸望远镜GBT在内的多项数据,首次提出了能够统一解释重复快速射电暴偏振频率演化的机制,并基于此导出了能够描述快速射电暴周边环境单一参数即 ...
    这一机制支持重复快速射电暴处在类似超新星遗迹的复杂电离环境中,并且可以通过偏振观测确定其可能的演化阶段,为最终确定FRB起源提供了关键观测证据。
    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图1:重复快速射电暴偏振频率演化关系。
    快速射电暴的偏振性质包含了快速射电暴本征特性与形成环境的丰富信息,对快速射电暴偏振性质的精确测量将继续推进对快速射电暴环境及其起源的理解进程。
  • 该平台能够深度挖掘FAST观测数据,规模化探测快速射电暴等天体辐射现象。据介绍,智能计算天文开放平台包括快速射电暴、分子谱线、天体化学领域数据库,以及相关领域的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平台。
    其中,快速射电暴数据库(Blinkverse,意为闪烁的宇宙。)收录了5500余例脉冲数据,拥有35维的高数据维度以及多观测设备的动态谱图,是全球覆盖范围最广的快速射电暴数据库。
    目前,Blinkverse已面向领域内研究人员开放使用,快速射电暴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平台也已建设成型,将快速射电暴搜寻效率较传统计算方法提升数十倍。
  • 因此针对这种海量的光变曲线,需要一种快速解轨的方法。
    图1 相接双星的结构图(来自Phoebe)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丁旭博士、季凯帆研究员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后李旭志等人,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快速得到相接双星的参数和误差。
    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科研人员首先利用神经网络(NN)建立相接双星参数与光变曲线的映射关系,分别得到了无第三光影响的模型和有第三光影响的模型。
    这两个模型生成的光变曲线精度小于千分之一个星等,联合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算法 (MCMC) 快速得到相接双星的参数和对应的误差。
  • 发现图像 发现者:张宓、高兴 发现时间:2021年7月3日02:11:15 发现亮度:17.5星等(无滤镜) CBATTOCP上报链接:http://www.cbat.eps.harvard.edu ...
    /unconf/followups/J00423807+4108423.html CBAT TOCP页面 TNS上报链接:https://wis-tns.weizmann.ac.il/object ...
    他们指出该候选体的光谱与2012年爆发期间相似,均为He/N型新星,暗示M31N 1923-12c的再发周期短至9年,属于再发周期10年之内的快速再发新星。
    世界时2021年7月4.16日,利物浦望远镜暂现源快速采集光谱仪获取的光谱显示出强烈的巴尔末发射线,半峰全宽为5900±300km/s。 该光谱也显示出He I发射线的初步证据。
    比银河系再发新星天蝎座U的爆发更为频繁,增加了M31中大量“快速再发新星”(Darnley & Henze,2020,https://ui.adsabs.harvard.edu ...
  •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与研究基地在磁重联的精细物理过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首次在太阳耀斑中发现具有扭缠结构磁岛形成的快速磁重联。
    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磁重联,是两组具有反向分量的磁力线相互靠近并重新连接的物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磁力线会在电流片处湮灭(磁耗散区),使磁能转化为等离子体的动能、热能、辐射能等。
    磁重联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等离子体中一种基本的磁能快速释放过程,在天体物理、空间物理和实验室等离子体物理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图1:一米新真空望远镜(NVST)和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高分率观测和数值模拟的磁重联过程,揭示了太阳耀斑中快速磁重联的电流片内磁岛的三维结构和演化。
    该研究揭示了太阳耀斑中快速磁重联的精细物理过程,进一步加深了对磁重联这一基本物理过程的认识,对研究太阳活动的物理特性和活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研究其他天体(类太阳恒星、中子星、黑洞等)的耀发现象和高能辐射 ...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