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4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天文数据挖掘”天池大赛决赛答辩会在国家天文台举行。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出席答辩会并致辞。
    决赛评委会由来自国家天文台、阿里云、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等单位的天文学、云计算、大数据领域专家10人组成。
    尽管初赛的时间跨越了春节,选手们的参赛热情丝毫不减。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职业的怀有天文梦想的843支队伍、948人积极报名参与了比赛。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确定初赛成绩前40支队伍中的前5名进入决赛,参加了在国家天文台举行的决赛答辩会。
    决赛答辩会结束后获奖选手应邀参观了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和明安图观测站,享受了一次真正的星空之旅。   点击链接观看答辩会录像。   ...
  • 时频公报数据主要包括导航卫星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时间信号等相对国家授时中心协调世界时系统UTC (NTSC)的时差数据,地方原子时TA(NTSC)与UTC (NTSC)的相位偏差,IERS提供的地球自转参数的最终确定结果 ...
  • 素有“天文界挑战杯”之称的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天文创新作品竞赛(CAIC,Chinese undergraduate Astronomical Innovation Contest)决赛于 ...
    经初赛层层选拔,共有49项作品入围决赛。 图1:选手风采 受疫情影响,线下比赛无法正常开展。
    上海天文馆及时调整决赛形式,采用“选手线上答辩,评委线下评审”的方式,通过B站全程直播。
    决赛邀请了来自天文研究、科普教育、高等学术等领域的7位专家组成决赛评委团,从作品的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打分,最终评选出一等奖7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26项,最佳组织奖3项。
  • 图片来源:Smithsonian Institution from United States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天文学家们都要像坎农那样靠肉眼对天体光谱进行识别和分类,效率低、周期长。
    5月4日,也就是明天,来自不同行业的五支决赛队伍,将在国家天文台进行论文答辩。赛后,决赛团队将获得参观国家天文台加兴隆观测站和明安图观测站的珍贵机会,体验神奇的天文之旅。
    天文数据挖掘大赛,聚焦天体光谱智能分类,集全球天文数据开发者,于5月4日(周五)8:30-12:00在北京国家天文台A座一层多功能厅举行决赛答辩,组委会诚挚的邀请你现场观战。
    报名链接:http://www.diaochapai.com/survey2791877 ...
  • 此外,广东省已于2019年12月举办广东省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暨2020年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广东省选拔赛,比赛优秀选手直接晋级全国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决赛
    二、决赛 举办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决赛,参赛师生为300人左右,时长为5天,地点为广东省汕头市。
    比赛时间及比赛地点由国际赛事主办方于当年确定。 | ...
  • 竞赛分天文科技创新与科普创新两大类,分初赛(网上评审)和决赛(现场答辩)。
    2020年第四届CAIC比赛初赛(网上征集作品并进行专家评审和网络投票)预计于4月~5月开展,决赛将于7月下旬或8月中旬于河北师范大学(暂定)进行。
    决赛的主要内容为作品展示、作品答辩、专家评分点评与颁奖、天文名家天文前沿报告、大学生天文发展问题研讨等。 | ...
  • 曾指导学生在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连续六年进入决赛展评,共获得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连续三届参加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办的万维望远镜宇宙漫游制作大赛,共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在第 ...
  • 因为保密等原因,不能提供更多获得数据的仪器等方面的描述,数据更新时间为不定时更新,此数据为DUT1=UT1-UTC 值的公告,以+/-0.1s 精度的时间信号传输。
  • 因为保密等原因,不能提供更多获得数据的仪器等方面的描述,数据更新时间为不定时更新,此数据为地球自转B公报主要提供了有关地球方向的最新信息,包括世界时间,地球极坐标和天极偏移等数据。
  • 观测时间自2011年10月24日开始,到2013年6月15日结束。
  • 图1 天池大赛决赛现场 本次大赛吸引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职业的怀有天文梦想的843支队伍、948人报名参加,选手覆盖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美国、澳大利亚等5个国家和地区,这些非天文专业的选手尝试设计出高效 ...
  • 观测时间自2011年10月24日开始,到2014年6月5日结束。
  • CCSLR 2021全年观测数据,观测时间自2021年1月1日开始,至2021年12月31日结束。包含大地测量卫星、GNSS卫星等一百多种卫星项目,观测总圈数18970圈。
  • 观测时间自2011年10月24日开始,到2015年5月30日结束。
  • 观测时间为2016年至2017年,观测对象为50个红移大于5.7的类星体,平均每个类星体观测时间为2-3小时,光谱仪覆盖从1至2.5微米的整个近红外波长,光谱分辨本领约650。
  • 近日,科研人员基于我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和欧洲盖亚(Gaia)等望远镜的观测资料测定了热木星的年龄分布,首次得到了热木星出现率(即恒星周围平均有多少热木星)随时间的演化规律,给出了热木星长期潮汐演化的大样本观测证据 ...
    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热木星是大小与木星相近,但是轨道周期很小(一般不超过10天),且非常接近其宿主恒星,因而表面温度很热的一类太阳系外行星。
    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一些热木星甚至会进入宿主恒星大气,被宿主恒星瓦解吞噬。因此通过研究热木星的年龄分布和时间演化,可以为揭示热木星的形成和潮汐演化提供关键线索。 图2.
  • 压缩文件中包含了我们的所有194次双频观测的fits文件,这些文件都折叠了时间和频率。
  • 压缩文件中包含了我们的所有194次双频观测的fits文件,这些文件都折叠了时间和频率。
  • 因为保密等原因,不能提供更多获得数据的仪器等方面的描述,数据更新时间为不定时更新,此数据为地球自转C公报主要是提供UTC的闰秒信息,以及协调世界时UTC与国际原子时TAI的相对差值等数据。
  • 太阳射电宽带动态频谱仪观测数据,太阳射电宽带动态频谱仪(SBRS)主要记录观测太阳大气的无线电辐射的动态频谱随时间变化的特征,望远镜位于怀柔太阳观测站,此数据为1994年至至今的观测数据。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