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利用LAMOST白矮星样本系统性搜寻红外超
发布时间:
2023-02-02 16:41
修改时间:
2023-02-02 11:40
文章类别:
阅读次数:
1876

近期,厦门大学的研究生汪琳、张小霞助理教授、王俊峰教授等人与北京天文馆合作,基于LAMOST DR5数据的白矮星样本,系统搜寻了具有红外超出现象的白矮星成员。经分析,研究团队共发现其中50个源的红外辐射超出了白矮星自身的光球辐射,其中37个为首次发现,显著扩充了当前具有红外超出的白矮星样本。这为研究白矮星的红外超现象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该成果已被国际知名天文期刊《天体物理学报》接收。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所谓红外超(出)是指天体的红外辐射大于相同光谱型天体的正常红外辐射的现象。白矮星是低质量恒星演化到晚期的产物,其光球的连续谱辐射可以近似为白矮星有效温度下的黑体谱。从观测角度而言,具有红外超现象的白矮星,被探测到的红外辐射均超出了白矮星自身的光球辐射。天文学家认为白矮星的红外超现象形成机制可能为:(i)白矮星具有较冷的伴星,如晚M型矮星或褐矮星;(ii)白矮星的尘埃盘;(iii)背景源的污染。

图 1:环绕白矮星的尘埃盘(艺术家形象图;图源:NASA)

白矮星-褐矮星双星系统对于揭示褐矮星的形成机制以及“褐矮星沙漠”的起源有重要意义,此类系统迄今仅发现了十个左右。尘埃盘一般认为是小行星受扰动后被白矮星潮汐瓦解形成的,其统计样本对于检验行星系统的长期演化模型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得益于美国Spitzer空间望远镜的中红外观测,目前已知的带尘埃盘的白矮星约有100颗。而基于WISE波段的红外超出,SDSS与Gaia巡天的白矮星样本提供的尘埃盘候选体也仅100个左右。

LAMOST已发布的白矮星数据为进一步扩大红外超样本提供了可能。通过与SDSS、Pan-STARRS、2MASS、UKIDSS、WISE等光学、红外巡天做交叉匹配,结合LAMOST提供的白矮星有效温度和表面重力的测量,科研人员系统拟合了846颗白矮星的能谱分布,并利用白矮星的光学、红外图像初步排除了背景源污染,最终发现了7对白矮星-M型矮星双星、31对白矮星-褐矮星双星以及12个白矮星+尘埃盘候选体。

未来,对这些新发现的具有红外超现象的白矮星进行后随观测(如高分辨的红外成像、红外光谱),将进一步确认这些红外超的起源,并有望扩大当前十分有限的白矮星-褐矮星双星与尘埃盘样本。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为天文观测设备和研究计划提供数据与技术服务。

)
Yang Hanxi
(文章编辑: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