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信息学与虚拟天文台2021年学术年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22-07-26 15:11
修改时间:
2022-07-26 15:11
文章类别:
阅读次数:
3781

2022年7月18-22日,天文信息学与虚拟天文台2021年学术年会在云南丽江举办。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天文力学处副处长毛羽丰,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台长白金明、纪委书记陈吉岳,以及来自各天文台站、高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的13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本次年会由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中国天文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云南天文台承办。

图1  参会代表合影留念

会议背景及主题

本届学术年会的主题为“面向AI使能科学发现的数据与服务(Making Your Data and Services Ready for Al-enabled Science Discovery) ”,探讨如何提升数据与服务的形式与内涵,更好地应用AI/ML,激发新的科学发现。

会议研讨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AI/ML需要怎样的数据和服务
  • 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学科应用
  • 程控望远镜与自主观测
  • 多波段多信使数据的融合
  • 数据驱动的科普教育和全民科学
  • 科学平台和全生命周期服务
  • 数据挖掘、知识发现与信息提取
  • 高维海量数据的可视化
  • 高性能计算与数据密集型研究
  • 学科发展与跨界合作

大会精彩内容回顾

毛羽丰副处长首先为大会致辞。他表示,信息科学是科技革命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虚拟天文台历经20年的建设已经为天文数据的处理、存储及应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天文学与信息科学的深入交流与领域融合,将为天文学的发展带来更多新机遇。白金明台长表示,天文信息学的发展为天文学家的工作提供了更多便利,让天文数据发挥出了更大的价值,希望本届年会能够为天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助力。


图2  嘉宾致辞

本次会议采取主题报告与嘉宾论坛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在内容上主要围绕基于人工智能的天文数据处理、AI使能科学发现所需的数据与服务、基于科学数据的天文研究进展、数据驱动的天文科普教育与青少年素养提升,以及天文数据计算和处理的新技术、新方法等几个方向进行。

 

图3  主题报告

 来自天文、计算机、科普教育等领域的代表积极分享自己对于高性能计算、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与可视化等技术的理解,展示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产出的天文学前沿成果。代表们普遍认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天文学研究打开思路并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天文学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深度融合,将大幅提升天文学研究成果产出的效率,让天文数据在更多的应用场景下发挥更大的价值。

图4  部分会议报告精彩瞬间

在嘉宾论坛环节,参会代表们通过深度交流碰撞思维的火花,充分挖掘天文数据在多个领域的潜力。同时,代表们也提出了现阶段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实际应用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对AI时代的数据和技术服务进行展望,为天文信息学后续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诸多设想,帮助天文数据在科研及科普教育领域焕发出新的生机。

图5  嘉宾论坛环节

未来,虚拟天文台将继续架起天文学家与计算机专家、天文学家与公众之间的桥梁,推动国内天文信息学事业的发展。以问题驱动不断提升数据管理水平和数据互操作服务,帮助科学家更深入地探究数据中的科学本质,逐步构建良好的、体系化的天文科研生态。

图6  代表们认真听取报告并积极参与互动

)
Yang Hanxi
(文章编辑: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