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天文台博士生汪宪钰、武振宇研究员等人开展了基于气象数据的可观测夜的分析和统计研究。本研究基于我国风云二号系列气象卫星发布的气象数据,通过建立可观测夜模型,并使用兴隆观测站,丽江观测站和德令哈观测站的可观测夜记录对该模型进行训练,得到了我国的可观测夜分布情况。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该项研究成果以“New analysis of the fraction of observable nights at astronomical sites based on FengYun-2 satellite data”为题在国际天文学杂志《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正式发表。
可观测夜数是影响光学天文观测台站的观测效率的重要因素。对于已有台站观测效率的评估以及未来天文站点的选择而言,可观测夜数是重要的衡量指标。可观测夜数以及其长、短期变化趋势对观测计划的制定和仪器设备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种气象卫星数据的可观测夜的分析和统计方法。本研究使用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所发布的总云量和对流层中上部水汽含量数据构建了一个混合阈值模型,通过该模型我们给出了我国的可观测夜比例分布情况(2008-2019年)。
图1 2008-2019年平均可观测夜比例分布。右上角的异常是由卫星数据缺失引起。
本成果得到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中国科学院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中国虚拟天文台、国家天文台-阿里云天文大数据联合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资源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