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天文台对LAMOST早型星双星性质研究获进展
发布时间:
2022-02-23 16:27
修改时间:
2022-02-23 16:27
文章类别:
阅读次数:
1552

近期,国际天文期刊《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郭彦君博士与合作者利用LAMOST中分辨率巡天数据开展的早型星双星方面的研究工作。该工作从LAMOST DR7中共识别出9382颗早型星, 并给出了早型星双星比例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为研究早型星的形成及演化提供了可靠的、一致性样本。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早型星质量大、温度高。大部分早型星属于双星系统,演化最终会形成双黑洞、双中子星等引力波源。早型星的双星比例是决定宇宙中黑洞或中子星双星数目和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一直是天文学的重点研究课题。由于早型星寿命短,导致我们能观测到的样本偏少且大多来自不同的观测设备。目前,还缺乏系统的、一致的方法对早型星的双星比例进行估计。LAMOST中分辨率巡天观测为开展此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该研究基于恒星光谱线指数测量的方法,从LAMOST中分辨率巡天中识别出9382颗早型星,并通过光谱型与光谱线指数的关系把这批早型星由温度从高到低大致分成了T1-T4四类,相应的光谱型为:T1~O-B4、T2~B5、T3~B7和T4~B8-A。研究人员首先计算出了这批样本的相对视向速度,并且把相对视向速度有明显变化的样本证认为光谱双星。随后利用蒙特卡洛模拟的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全面校正,得出了早型星固有双星比随温度降低而降低的结论(见图1)。该研究发现,大质量O/B型星的双星比例可以达到~70%,而质量相对较小的B/A型星的双星比例约为45%。利用该结果可以进一步从观测上对大质量双星星族性质作出限制,进而理解致密双星的形成及演化。

图1:固有双星比和光谱型的关系

该研究成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为天文观测设备和研究计划提供数据与技术服务。

 

新闻来源:http://www.ynao.cas.cn/xwzx/zhxw/202202/t20220222_6369688.html

)
Yang Hanxi
(文章编辑: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