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分中心共建签约授牌仪式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
2021-03-30 09:59
修改时间:
2021-03-30 10:18
文章类别:
阅读次数:
1971

3月29日下午,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分中心共建签约授牌仪式在北京国家天文台举行。天津大学、广州大学与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将分别承担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技术研发创新中心和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的建设任务。

图1:共建签约授牌仪式嘉宾合影留念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副主任王瑞丹、平台中心数据与野外台站处处长石蕾、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副主任王树志、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副主任胡清华、广州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王洪光、国家天文台副台长赵公博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共建签约授牌仪式。活动由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常务副主任崔辰州主持。天津大学胡清华教授、广州大学樊军辉教授分别介绍了各自学院学部的情况、合作基础和未来工作设想。在与会领导和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主任郝晋新分别与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副主任胡清华、广州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王洪光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理事会理事长赵刚为两个共建单位授牌。

图2: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技术研发创新中心签约

图3: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签约

天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大学,也是首批211工程大学和985工程大学,双一流A类建设院校。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于2018年正式组建,当前共设四个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网络安全学院。学部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计算机学科位列ESI全球前1%,软件工程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均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部现有140余位专职教师,十余位教师入选国家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天津大学与国家天文台有长期的合作基础,2008年成立国家天文台-天津大学天文信息技术联合实验室,2015年升级为天文信息技术联合研究中心,10余年来深度参与了虚拟天文台核心技术、空间天气预报以及面向南极AST3、FAST等科学装置的数据处理方法与系统研发等方面工作,天文信息技术已成为学部的特色交叉学科方向,与国台共同完成的虚拟天文台系统研发成果于2019年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技术研发创新中心的设立将进一步提升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技术研发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天文信息学科与虚拟天文台的发展。

图4: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技术研发创新中心授牌

广州大学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广州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是广东省较早开展天文教学与科研的专业机构,下属天体物理研究中心始建于1994。2008年获批成立广东省高校天文观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广州市重点实验室,2012 年获得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2018年获得天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20年,广州大学成立天文系。广州大学与国家天文台已经有近20年的合作,2015年成立了国家天文台-广州大学联合天文研究中心,广州大学相关人员在虚拟天文台技术应用、海量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射电干涉阵成像技术与超大规模数据处理技术方面与国家天文台多个团队进行了紧密的合作。由广州大学与国家天文台共同运维的1.26米红外望远镜已经运转多年,大量的观测数据已经在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归档。同时广州大学积极参与了SKA、CSST这些国际国内重大项目,并在其中承担数据处理相关工作。这些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的设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分中心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的数据资源建设和服务布局,推进天文学科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

图5: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授牌

)
Yang Hanxi
(文章编辑: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