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服务案例
...
天文底片数字化项目数据汇交与技术服务

服务对象及范围

天文底片数字化项目组,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等领域科学用户

服务时间

2012年至今

服务背景和意义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天文底片数字化”通过高精度底片扫描仪完成对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云南天文台等自1901年至1999年跨越一个世纪的天文底片进行扫描和数字化。

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这些变化有的是无规律的突变天象,有的则是可预期的或具有重复性特征(如双星轨道、变星、耀星、行星、活动星系核、周期彗星等)。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各类天体进行长期累积观测,是开展天文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不少天象发生的时间尺度涵盖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需要长期积累的观测资料才有可能对其开展研究。我国各天文台站自 1901 年起,通过底片照相方式拍摄了小行星、彗星、双星、变星、耀星、新星、超新星、射电星、星团、星云、河外星系等丰富天体。这些底片真实地记录着拍摄时刻所对应天区的天象,也记载着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历程。

在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的支持下,天文底片数字化项目将我国的天文照相底片数字化扫描,把底片中包含的科学信息提取出来,实现老一辈天文学家在科学研究上的心愿,使我国的近现代天文观测资料能够和古代天象记录一样,再度为现代和后世天文学研究提供独一无二的观测资料。

服务内容、方式和过程

每张天文底片的基本信息通过专用表格存储。定义天文底片数据的元数据,即FITS文件头信息,并进行标准化处理以符合国际天文学界的行业标准。对天文底片数字化扫描后的初步结果进行测光分析,得到每个待测源的精确位置和仪器星等,将仪器星等转换到标准星等系统,构建最终星表并发布数据。

数据资源主要包括:扫描存档的数字化底片(FITS文件和底片缩略图)、经扫描后生成的星表、底片的纸质信息袋扫描文件。

中心为项目提供数据清洗、数据整理服务和资料汇交,完成珍贵历史资料的开放共享。

服务成效

整理形成了天文底片数据库,最终获得了29314张底片的数据,共计22TB,并完成开放共享。该项工作实现了珍贵历史资料的电子化抢救和保存,为天文学研究提供了不可代替的历史数据资料。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