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对象及范围
国内核心天文观测设备运行维护团队和科学用户
服务时间
2014年至今
服务背景和意义
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但又常新的自然科学,其研究依赖于严谨的观测数据和基于数据的推理演绎。从天文数据中提取宝贵的科学知识,往往需要多种观测设备、几代研究学者经年累月的艰辛付出。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增强,建立了一批天文望远镜,如:兴隆2.16米望远镜、丽江2.4米望远镜、兴隆85厘米望远镜、兴隆80厘米望远镜、兴隆60厘米望远镜、BATC大视场巡天、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南极中国之星小望远镜阵(CSTAR)、中国恒星观测网络(SONG)、上海天马射电望远镜、上海佘山1.56米光学望远镜、怀柔太阳射电望远镜、怀柔太阳磁场望远镜、抚仙湖1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VST)、新疆南山1米望远镜等。目前我国天文界的核心观测设备体系主要由这些望远镜构成。
随着现代天文学研究进入多波段、多信使时代,将不同时代、不同设备的观测数据融合使用变得越来越重要。长期的天文学探索和数据挖掘工作想要取得理想成果,必须严格而精确地对天文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服务内容、方式和过程
中心为望远镜提供时间申请,观测数据管理、传输、归档、备份,数据交叉融合的统一服务入口,实现数据和设备的高度共享;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资源集成平台,最大化数据的科学价值;为望远镜运行管理团队提供个性化服务,如历史数据抢救、产品数据管理与发布以及数据处理等。
服务成效
自2014年7月中心望远镜时间申请系统上线运行以来,先后提供了16次时间申请服务,共收到近1000份观测提案。以中心的这个平台为纽带,丽江2.4米望远镜与兴隆2.16米望远镜自2016年起开始进行望远镜观测时间的联合申请,这是国内首次联合申请尝试。同时,支持了国际望远镜观测时间计划(TAP)的时间申请,实现了平台上首个太阳观测设备——抚仙湖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的时间申请。中心兼顾日间观测设备与夜间观测设备不同的观测模式,实现了观测课题、观测仪器和观测季节等方面的协调管理,为中国科学院天文大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广州大学、天津大学、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台湾中央大学、韩国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所、法国图卢兹天文台等近一百家天文研究机构及高校的用户提供服务,得到望远镜用户和望远镜运行团队的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