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望远镜发现发光本领最强的类星体
发布时间:
2015-03-10 16:30
修改时间:
2020-05-29 09:33
文章类别:
阅读次数:
16579

 由于距离非常遥远,观测很困难,目前人们对早期宇宙知之甚少。2014年元旦前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的丽江2.4米光学望远镜观测发现了遥远宇宙中迄今为止光度(即发光本领)最大的类星体。该类星体距离地球128亿光年(红移为6.3),形成于宇宙诞生后的10亿年之内,其光度是太阳光度的430万亿倍,比其它高红移类星体的光度都大,比目前已知的距离最远的类星体(离地球130亿光年)还大7倍(见附图)。随后利用国外多台6-8米级望远镜获得了该类星体更高质量的光学和红外光谱,根据红外光谱估计出该类星体中心的黑洞质量约为120亿个太阳质量,比其它高红移类星体的黑洞质量都大。因此,新发现的这个类星体是目前已知的高红移类星体中光度最高、黑洞质量最大的类星体,对宇宙早期的星系形成、星系与其中心黑洞的共同演化等研究提出了新挑战。这一研究成果是由北京大学教授吴学兵领导的、云南天文台助理研究员易卫敏(主要负责2.4米望远镜的观测)等参加的国际合作团队完成的,发表在2015年2月26日出版的《Nature》杂志上(Nature 2015, 518, 512-515)。该杂志还为此作了题为“年轻黑洞井喷式的快速成长”(Young black hole had monstrous growth spurt)的新闻发布,并邀请德国马普天文研究所的Bram Venemans博士在同期杂志的新闻与评述(News & Views)中专门撰写题为“年轻宇宙里的巨兽”(A giant in the young universe)的文章介绍了这一发现。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陈建生院士认为这一工作:“基于中国的中小天文设备发现了迄今为止遥远宇宙中的最亮天体,可喜可贺。”

2012年前,我国天文学家利用我国自己的望远镜虽然也发现了不少类星体,但最高红移只有3.3,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2011年底,丽江2.4米望远镜的观测研究平台基本建成,具备了成像、测光、光谱观测等功能,2012年元旦正式对外开放。2012年起,吴学兵领导的团队利用2.4米望远镜的光谱观测寻找高红移类星体,不断刷新我国发现类星体的红移记录。到目前为止,2.4米望远镜共发现40多个高红移类星体,其中红移大于5的类星体25个,包括此次在《Nature》杂志公布的一个红移为6.3的极亮类星体,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

附图:吴学兵和易卫敏等发现的类星体SDSS J0100+2802是已知遥远类星体中光度和黑洞质量都最大的类星体(图片制作人:李兆聿(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背景是丽江2.4米望远镜圆顶及其天空,照片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丽江站提供。)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丽江观测站供稿)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先导B专项和科技部973等项目的支持。

Nature发表论文链接: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18/n7540/full/nature14241.html

Nature对该论文的新闻发布网页:www.nature.com/news/young-black-hole-had-monstrous-growth-spurt-1.16989

Nature对该论文的新闻与评述文章链接: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18/n7540/full/518490b.html

)
Yang Hanxi
(文章编辑: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