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首页 深入了解 我要报名 获奖作品 漫游指导 在线答疑 更多信息
 
 

 

WWT诸多功能中最具参与性和展示性的是向导漫游(Guided Tour,简称漫游)。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使用WWT强大的功能和服务、体验最新的现代科技在我们生活学习中的应用,倡导“全民科学”,培养创新性思维,宣传虚拟天文台和天文学e-Science的理念。微软亚洲研究院、国家天文台、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共同发起和策划了此次“微软杯”宇宙漫游制作大赛。

如今,天文学已经进入全波段时代和数据密集型时代。地面和空间的天文望远镜从射电、红外、光学、紫外、X射线,一直到伽玛射线,在整个电磁波段上全面地审视着天空。各种望远镜和观测设备积累的观测数据已经达到数百TB(注:1“TB”等于1000“GB”),很快便会超过PB(注:1“PB”等于1000“TB”)。如何访问和使用这些海量的信息成为了全世界天文学家面临的难题。虚拟天文台之父,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的Alex Szalay教授在1998-1999年间提出了虚拟天文台(Virtual Observatory,简称VO)的设想。虚拟天文台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全球范围内的研究资源无缝透明连接在一起形成的数据密集型网络化天文研究与科普教育平台。图灵奖获得者,微软资深专家,Jim Gray博士更是把虚拟天文台形象地称为“World Wide Telescope”。

利用WWT这架虚拟的望远镜,您可以在地球、行星、太阳系、星系、宇宙星际之间变换穿行。可以和机遇号和勇气号这两个长寿的火星车一起在火星上漫步;可以借助哈勃空间望远镜犀利的目光去窥视淹没在恒星光芒中的系外行星;可以在斯隆数字化巡天茫茫星系的海洋中去寻珍猎奇;可以乘着钱德拉X射线巨镜去探视黑洞的边缘。当然,还可以在WWT中讲述古老的神话传说;回忆2009年7月22日神州大地上演的日全食大戏;展望2012或许要发生的故事……

虚拟天文台是天文学家为应对e-Science时代海量数据环境下的天文学研究所面临的挑战提出的一套解决方案。虚拟天文台在国际国内推动e-Science继续前行的大趋势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微软研究院凭借自己在软件领域的强大优势于2008年5月推出WorldWide Telescope(WWT)。它是利用了先进的图像技术和可视化技术的一套功能强大、界面绚丽的天文信息服务系统,把来自全球数十个顶级的地面和空间望远镜,如斯隆数字巡天(SDSS)、2微米红外巡天(2MASS)和哈勃空间望远镜等观测的上TB的科学数据融合在一起,近乎完美地展示了虚拟天文台的科学理念。用户只需轻轻地滑动鼠标,便可轻松地“操控”一台巨大的虚拟望远镜,带你遨游于整个烂漫的宇宙世界。

为了进一步扩大WWT在华语群体中的影响,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使用WWT强大的功能和服务、体验先进的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应用,宣传虚拟天文台和天文学e-Science的理念,微软亚洲研究院、国家天文台、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与各协办单位共同发起和策划了此次“微软杯”宇宙漫游制作大赛。

本大赛旨在倡导“全民科学”理念,培养创新性思维;鼓励参赛者,特别是青少年,利用WWT已经集成的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功能,以及被WWT漫游所支持的多种展示方式和技术手段,展示宇宙、太空、天文学的魅力和神奇;培养创新性思维、动手实践及团队合作的能力,鼓励跨学科人才的发展;同时通过竞赛的方式,发掘具有创新性的展示和知识传播方案。

 

大赛组织:

主 办

微软亚洲研究院

国家天文台

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

 

 

协 办

华中师范大学

上海天文台

《天文爱好者》杂志社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国家天文》杂志社

 

支 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评委名单(以姓名拼音为序):

  • Curtis Wong:微软研究院
  • 关彤:独立影片制作人
  • 姜碧沩:北京师范大学
  • 姜晓军:国家天文台
  • 景海荣:北京天文馆
  • 李峰:常州大学
  • 林清:上海天文台
  • 齐锐:北京天文馆
  • 汤海明:上海天文台
  • 杨德强:石家庄一中
  • 赵复垣:国家天文台
  • 赵永恒:国家天文台
  • 郑小平:华中师范大学

 

鸣谢:

  • 网站设计:周熠君 樊东卫
  • 海报设计:喻京川
  • 短片制作:关彤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