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星星族中双星比例、质量比分布和周期分布等统计性质对进一步理解和研究双星演化、双星相关天体的形成、恒星及银河系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作用。
    但一直以来人们对双星星族的统计性质知之甚少,海量LAMOST中分辨率巡天光谱数据为研究双星星族的统计性质提供了可能性,尤其是对双星的质量比分布和双星比例的研究具有绝佳优势。
    基于该方法,研究团队得到了A型、F型和G型恒星的双星星族质量比分布(图3)与密近双星比例。
    在上图中,我们展示了我们样本中A、F和G型双星(黑色方块、蓝色圆圈和红色三角形)的质量比分布。
    该系列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重点项目等的资助。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为天文观测设备和研究计划提供数据与技术服务。
  • 日冕中阿尔芬的耗散可能是日冕加热所需的能量来源,但是否有足够能量的阿尔芬在日冕中产生,仍然是具有争议的问题。
    通过识别和分析日珥中数个下落的等离子体团的大小、速度及路径,研究者们推测这些下落的等离子体团损失的重力势能相当于整个太阳宁静区日冕加热所需能量的约1/2000。
    假设日珥中的匀速下落等离子体团能够有效地激发日冕中的阿尔芬,从而把其重力势能转化为日冕中的能,进而转化为热能,那么这些日珥物质的下落运动对日冕加热有不可忽略的贡献。
    在这个日珥的分析中,Demon算法的运用确保了其关键观测结论的可靠性,日珥中的等离子体团是接近匀速地朝着太阳表面运动。
    该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基委、中国科学技术部、中科院西部青年学者项目、中科院太阳活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云南省创新团队项目、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的资助。
  • (PSP)所属的两台望远镜(C14与半米望远镜HMT)对M31进行观测。
    在0时放出的图像中,虽然这两颗候选体比较暗弱且接近星系核心,有一定的识别难度,但仍有毕春朋、黄帅两位项目参与者凭借自己的“火眼金睛”提交了上述候选体,张宓随对他们的提交作出了判定 ...
    这项工作得到了保加利亚共和国教育与科学部、国家RI路线图项目D01-383/18.12.2020和保加利亚自然科学基会拨款DN18/10-11.12.2017的部分支持。
    这项工作也是保加利亚自然科学基会拨款DN18/10-11.12.2017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它是两位提交者在PSP项目中取得的第一个新天体发现,其中黄帅同好更是只看了4多张图便收获了首个发现,并且最后还获得了证认,真是运气爆棚。 让我们回到另两颗候选体。
  • 毫米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观测是探测黑洞等致密天体吸积喷流过程的重要手段,有助于理解射电喷流的形成、加速和准直机制。
    与厘米VLBI观测相比,毫米观测的波长更短,对射电望远镜的指向精度、接收机性能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进一步拓展NSRT毫米波段科学观测能力,在973计划、天文联合基重点项目资助下新疆天文台微波技术实验室研发了7mm波段制冷接收机,工作频率覆盖30-50GHz,采用双波束和馈源整体制冷技术,接收机噪声温度优于 ...
    该接收机的成功研制为新疆天文台在毫米观测设备研发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助力NSRT在分子云、恒星形成以及晚型星等领域获取高水平科学成果。
    图1 新疆天文台南山26米射电望远镜与德国100米射电望远镜的互相关幅度和相位图(南山26米望远镜在EVN网络中的代码是Ur,乌鲁木齐英文Urumqi的缩写,德国100米望远镜的缩写是Ef)。
  • 该工作利用LAMOST DR8中分辨率数据,研究了886颗观测次数大于6次的早型星的双星比例、质量比分布和周期分布,给出了早型星双星比例与有效温度、金属丰度和投影自转速度之间的关系,为研究早型星的形成及演化 ...
    该研究成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等项目的资助。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为天文观测设备和研究计划提供数据与技术服务。
  • 云计算加速脉冲星计时阵引力探测 国家天文台青年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研究员朱炜玮博士团队,为依托“中国天眼”FAST进行脉冲星计时阵探测引力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依托阿里云完成引力探测模拟数据分析平台的搭建和测试 ...
    ,通过模拟数据分析优化引力探测中的重要数据处理方法,量化FAST引力探测的科学能力。
    云环境下射电干涉阵海量数据处理框架关键技术研究 广州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双聘教授王锋博士团队,以满足未来平方米天线阵(SKA)超大规模数据处理为目标,通过明安图太阳射电日像仪(MUSER)和天籁计划已有的海量数据研究阿里云平台下射电干涉阵超大规模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关键技术 ...
  • RATAN600米射电望远镜(RATAN-600);德国埃菲尔斯伯格射电望远镜;英国洛弗尔望远镜和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位于西班牙的加那利大型望远镜;美国莫纳克亚天文台、阿帕奇天文台、基特峰国家天文台、激光干涉引力观测台 ...
    、阿雷西博天文台、甚大天线阵和绿岸射电望远镜;位于智利的欧洲特大望远镜、甚大望远镜和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阵;澳大利亚的帕克斯天文台;南非天文台以及位于南非的平方米阵列(有一部分位于澳大利亚)。
  • RATAN600米射电望远镜(RATAN-600);德国埃菲尔斯伯格射电望远镜;英国洛弗尔望远镜和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位于西班牙的加那利大型望远镜;美国莫纳克亚天文台、阿帕奇天文台、基特峰国家天文台、激光干涉引力观测台 ...
    、阿雷西博天文台、甚大天线阵和绿岸射电望远镜;位于智利的欧洲特大望远镜、甚大望远镜和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阵;澳大利亚的帕克斯天文台;南非天文台以及位于南非的平方米阵列(有一部分位于澳大利亚)。
  • 近期,银河画卷团队对银道面银经132.0≥l≥122.0度和银纬-1.0≤b≤3.0度区域进行了大视场CO分子谱线观测研究,并在+1至+4米/秒的速度范围内发现一条巨纤维状分子云 ...
    基于德令哈13.7米毫米望远镜和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的多波束接收机“超导成像频谱仪”,紫台正在开展的“银河画卷”计划具备高灵敏度、多分子谱线、大天区覆盖、大动态范围等特点 ...
    该项工作得到国家基委FAST专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为天文观测设备和研究计划提供数据与技术服务。
  • 论文就这些关键技术展开了深入研究,并针对爱因斯坦探针卫星暂现源多波段交叉证认及引力电磁对应体高效搜寻这两个实际项目进行了应用验证。 图3:论文科学应用场景 论文创新点 1.
    许博士还构建了引力随动观测规划系统(GWOPS)。
    该系统针对地面光学观测网络在引力电磁对应体搜寻中面临的挑战,解决了如何在引力事件的定位天区中高效搜寻宿主星系、如何排序宿主星系的观测优先级、如何从观测数据中高效识别电磁对应体等关键问题。
    该系统已应用于Ligo/Virgo 引力探测网络O3 运行期间的引力电磁对应体的搜寻,指导地面观测网络对53起引力事件开展了随动观测,共观测了6133平方度的天区,获取了 21,172副观测数据。
    图8:随动观测数据天区覆盖图 本论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天文联合基重点项目《面向时域天文学的虚拟天文台核心能力建设与科学应用(U1731243)》的支持。
  • 本数据列出了近20年文献中给出的18组大质量黑洞-宿主星系关系,并将每一组关系代入模型计算得出宇宙随机引力背景的特征应变幅度、特征应变幅度频谱在低频段的转折频率及转折谱指数等参数信息。
  •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与研究基地研究人员利用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VST)并结合其他地面和空间望远镜的数据,针对太阳大气中准周期快摸列的产生过程以及运动学特征进行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准周期快摸列的形成物理机制 ...
    一方面,有学者认为它们是由太阳爆发活动中间歇性的磁重联所激发;另一方面,有学者认为它们是连续的磁声遇到波导结构产生色散的结果。因此,需要更多的观测证据来解决日冕准周期快摸列的形成问题。
    利用NVST以及其他望远镜的数据,王金成及其合作者详细研究了发生在2017年9月12日的两个同源日冕准周期快摸列。研究者发现这两个同源日冕准周期快摸列是由两次的同源小尺度暗条爆发所产生的。
    通过小波分析方法,发现这两个同源日冕准周期快摸列与源区的高温极紫外波段的峰值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在出现准周期列期间,高温极紫外的峰值辐射出现明显的震荡,这表明它们具有共同的激发机理。
    图1 上图展示了小尺度暗条爆发引发大尺度日冕准周期列的过程 该项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项目、云南省太阳物理和空间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以及科技部重大项目的支持 ...
  • 引力、中微子探测窗口已经打开,天文学研究迈入多信使时代。引力、中微子等非电磁波段探测数据的加入让本已极具挑战性的天文大数据再度升级。高度智能化巡天和随动观测成为技术发展新焦点。
    www.china-vo.org/events/cvo2018/index.html   特邀报告人: 李菂(国家天文台研究员,FAST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国家杰青基获得者 ...
  •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委员会公布了2017年度基申请项目评审结果。
    由国家天文台、天津大学、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联合申请的“面向时域天文学的虚拟天文台核心能力建设与科学应用”项目获得天文联合基重点项目的资助。 “数据融合”是虚拟天文台的核心能力。
    项目负责人崔辰州博士表示:“在国基的支持下,借助阿里云全球化强大的资源优势,经过团队3-4年的努力,有信心让中国虚拟天文台的数据融合能力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的天文学研究和科普教育提供更好地服务。
  • 通过和国际上其它巡天(APOGEE、RAVE、GALAH)及之前的文献数据集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同源样本的SPCANet结果和参考集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 Lewinsky/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2.0 北京时间2月4日凌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选择美国科学基会国家光学红外天文研究实验室(NSF ...
    NOIRLab)和平方米射电望远镜阵天文台(SKAO)作为新的IAU保护暗静天空免受卫星星座干扰中心的共同依托单位。
    下图展示了新疆星明天文台半米望远镜(HMT)后随观测引力事件S200316BJ的情形。
  • ALMA毫米望远镜阵列于2016年、2017年和2019年分三次,分别进行了针对近邻星系NGC1365的12米阵列、7米阵列的毫米干涉成像和全功率(total power)阵列的观测,数据采集者为我们团队的日本合作者 ...
  • 大会精彩仍在继续,期待更多思想的火花在这里碰撞。
  • 近期,紫金山天文台、国家天文台、三峡大学、湖南文理学院等合作团队结合FAST HI谱线数据与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13.7 m毫米望远镜分子谱线数据,利用团队自主开发的新基线校准算法,在大质量恒星形成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
    ,展现了FAST与13.7 m毫米望远镜的协同观测研究的巨大潜力。
    系列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江苏省自然科学基以及江苏省双创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13.7米毫米射电望远镜是我国唯一的一架工作在毫米波波段的天文观测设备,工作频段为85—115GHz,望远镜年均开机运行300天,24小时持续运行。
  • 3月11日,国家自然科学基委员会“以网络为基础的科学活动环境研究”重大研究计划结束评估会举行,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承担的“中国虚拟天文台试验系统研究与开发”项目作为5项代表性成果之一向评估专家进行了汇报 ...
    “以网络为基础的科学活动环境研究”重大研究计划2004年启动,是国内最早启动的科研信息化(e-Science)大型科学研究计划之一,由自然基委信息科学部牵头,会同数理科学部、化学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地球科学部 ...
    研究和开发成果在LAMOST大科学工程、中国天文数据中心等项目和平台中得到应用,服务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基于LAMOST大科学装置的银河系研究及多波段天体证认》、自然科学基委天文重大项目 ...
    委10年前启动的这个重大研究计划所孕育的研究成果和培养起来的人才队伍正在为今天和明天的天文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做出更多的贡献。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