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其2018年2月,中国虚拟天文台正式发布万维望远镜个人版之后,得益于团队语言汉化、界面优化、互动性增强、数据丰富等方面做出的努力,该平台在国内天文科普教育领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也广受好评。
    它于2010年10月1日发射升空,并顺利完成了一系列工程与科学目标,其中就包括拍摄了7m分辨全月图像,为月科学家研究月精细地形地貌和地质学构造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源。
    这么丰富的天文数据宝藏,自己的电脑上就能随心所欲浏览,是不是让你很心动?   ...
    新版本实现了与虚拟天文台之间的数据直通   开发过程中,团队主要在平台上实现了HiPS的三个关键技术支持,即: HEALPix投影,HEALPix菱形网格绘制及 HEALPix数据组织及索引,大幅提升对复杂数据的处理效, ...
    如果你利用最新数据制作出了有趣的宇宙漫游作品,或者新版本的使用过程中有任何体会、建议,也欢迎微信平台上与我们展开互动哦!   (团队成员和兰、张磊亦对此文有贡献) ...
  • 赣榆精细结构望远镜口径为26cm, 656.3纳米观测太阳色,能够对太阳活动区快速成像。主要用来研究太阳耀斑的触发和释能、暗条爆发以及色冲浪喷射等精细过程。
  • 作者|赵经远 审核|张宓 编辑|张宓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25日晚23时许(除特别说明外,本文所有时间均为北京时间)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PSP)放出的图像中,项目参与者唐磊明半米望远镜( ...
    由于与M31的角距离略远,这颗新星非常有趣,Steven博士认为该新星可能位于M31的巨型星流(GiantStellarStream,GSS;或GiantStream,关于GSS的介绍请往后)。
    the course of Italian Supernovae Search Project(在意大利超新星搜寻项目中,我使用安装在0.2米望远镜上的FOSC-ES32光谱仪获得了R〜100的低分辨光谱 ...
    由于该星流与M31的两个伴星系M32、M110上的投影连线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再加上它与这两个伴星系的金属度分布大致相同,早期认为它可能是M32和M110受M31引力影响形成的,但目前的看法是它是一个被 ...
    这两种类型的新星M31中很少见。2020年M. J. Darnley等人在一篇论文对这两颗新星进行了详细研究,证明它们都位于M31巨型星流中,是第一批星流中发现的新星。 图片来源于M.
  • 基于星表数据的时序变化分析是研究各类变星及系外行星等变源的重要途径。星表数据是对观测数据的量化处理结果,每个天体每次观测对应于一条星表数据记录,长期观测所积累的归档星表数据中理论上记录了每一个天体的变化信息,但天体时间序列数据并非直接可得。 以光学图像观测数据为例,每幅图像可解析出成千上万条星表记录并对应存储为一个星表文件或转存入数据库,若要获得任何一个天体的时间序列数据,都需要在归档的星表数据中进行锥形检索和证认计算,因此对天体时序变化的研究仅能限于少量特定候选目标,观测数据的潜在科学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 图1:星表时序数据的构造过程 针对以上问题,天津大学 ...
  • 太岁(木星)、太白(金星)、银钩(月)、镇星(土星)雁行有序,乃成一线。 世人谓之“四星连珠”!   ...
    吕老师拍摄的“四星连珠”     但在地球的角度看上去,“黄道”上的投影就是一个圆。
    所以行星间的视野张角越大,它们间的连线从观测者的角度就成为了一条弧线。   至今人们都没有给(行星连珠)这个“视野张角”给出一个严格的量化标准。
    所以这次的行星间的连线并不太在一条直线上,并且月还来了一回“客串”(月只是卫星)。上一次的行星连珠发生在2000年5月20日。
    万维望远镜中展示“四星连珠”     我们只能感叹: 日月盈仄,斗转星移, 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
  • 在这一天,月将跑到地球“前面”,投下数千公里的“月阴影”。   日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
    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形成一条连线时,月遮挡住太阳的光芒,从而形成了在地球上观看到的日食现象。
    万维望远镜模拟日食现象   如果不知道怎么操作,可以点击这里,解锁这条小技巧哦!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次日环食,我们也为您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俞姿妍同学吕鸿斌老师的指导下,利用万维望远镜平台制作了一部非常精彩的宇宙漫游。
    ● 观测小备忘 ● 1、观日食时,需要佩戴观日眼镜,眼睛千万不可直视太阳!不可直视太阳!不可直视太阳! 2、记得查找你所在位置出现日食的时间。
  • 巨幕、弧幕、环幕、幕,随着画面人可视范围中占比的提高,观众的沉浸感也越来越强。传统意义上的全景图往往指的是首尾相接形成的360度图像。当我们被全景画面360度包围时,会产生非常强烈的临场感。
    由于这种图像显示方式对画面生成及显示有极高的要求,现在,360度×180度的全景画幅只应用了极少数的科技娱乐场馆当中。
    虚拟现实(VR)眼镜把人的视野限定镜框内,一个人封闭的空间中,体验的是另外一种意义的沉浸感。这和幕等环境这种可群体体验的沉浸感完全不同。
    不同的展示方式带来不同的观体验,而这些都可以借助万维望远镜的平台实现。
    相同的画面内容,从小屏幕、笔记本、屏幕墙,到弧幕、环幕、半球幕、幕,都可以自适应地完美呈现。 除了最新上线的新昌风光,您还可以在万维望远镜北京社区里找到更多全景资料。
  • 《巡天先驱—郭守敬天文成就》是在河北省科技计划科普原创资源开发项目资助下,由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物理学院、校博物馆师生科研团队2019年联合创作完成的一部时长15分钟的4K数字幕电影,影片综合使用全景摄影 ...
    2019年4月,影片入选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科技单元暨第九届中国科技馆特效电影展映活动,在中国科技馆进行了放映;2019年5月影片入围第13届德国耶拿国际幕电影节,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馆——蔡司天文馆进行了放映 ...
    2019年11月,影片入选第七届北京国际科技电影展,北京天文馆展映。
  • 影片一经播出,全校师生中引起了热议和好评,成为万维望远镜在中小学天文学教学活动中的又一精彩实例。
    该校的万维互动式数字天象厅内首映后,激发了新生学习天文地理知识的热情。 建设于2016年的万维互动式数字天象厅在本次科技节中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为华南师大附中全校师生献上星空专场。
    作为天象厅的核心平台,万维望远镜系统模拟了活动当天以及各个季节的星空,并播放了幕电影《星空音乐会》《黑洞》等,使得学生们可以立体地感受到宇宙的魅力。 点击片名观《GPS的那些事》 ...
  • 数据资源1987年-2011年怀柔多通道磁场望远镜常规观测的速度场数据,包括太阳光球和色的纵向多普勒速度。数据处理过程中对数据信息进行了完善和规范化,保存成国际通用的fits格式。
    其中文件名带有4861的数据是色纵向多普勒速度场数据;文件名带有5324的数据是光球纵向多普勒速度场数据。数据文件头内包含观测数据信息。
  • 天象厅幕直径4米,呈15度倾斜;内部采用全开放式构造,可以同时容纳近30人观。天象厅配备了万维望远镜专业版,并装了配套的漫游节目和教学课件。
    该平台的支持下,老师可以将一个真实的数字宇宙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只需通过简单学习,便可以借助万维望远镜系统自主开展天文探究,利用其中独具特色的宇宙漫游功能进行项目式学习、小课题等活动。
  • 1981-1994年云南天文台全日面色底片。数据处理过程中对原始图片扫描,保存成国际通用的fits格式。观测目标:太阳日面数据分辨为(相对于太阳):1″ 数据采集地点:云南天文台 ...
  • 银河系中存在大量变星,变星是指亮度与电磁辐射不稳定,经常变化并且伴随着其他物理变化的恒星,如类太阳恒星、天琴座变星等。
    作为全球光谱获取最高的LAMOST望远镜,已发布超过千万的低分辨光谱数据和388万中分辨光谱数据,其中LAMOST中分辨光谱数据为更加精确地研究大样本恒星的物理参数和色活动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
    LAMOST中色散光谱的分辨为7500,其光谱波长范围为4950-5350埃(蓝端)和6300-6800埃(红端),红端正好包括研究磁活动的重要色活动指标的H alpha谱线。
    接着研究人员利用LAMOST中分辨光谱更新并统计分析了色活动强度与光谱型、自转周期、罗斯数等物理参数之间的规律。
    与此同时张立云等人把LAMOST中分辨光谱数据与Kepler巡天数据进行了交叉证认,获得了4万颗恒星的光变曲线,并且1036颗恒星中发现了2132次耀发事件,同时计算了其耀发的持续时间、能量、振幅。
  • 为纪念人类首次登陆月,2021年,联合国大会宣布每年的7月20日为“国际月日”。纪念活动还考虑到所有国家探月方面取得的成就,提高公众对可持续探索和利用月的认识。
    想知道最规范、最地道的月地貌名称,天文学名词网站在分类浏览模式下,选择“太阳系——月地貌”就可以找到啦!
    个环形坑(也可称作环形山),348个卫星坑(也可称作卫星环形山),19个月海,17个月湖,10个月湾,3个月沼,9个海角,93条月溪,8个月谷,43条山脉或山峰,36条山脊,8个峭壁,9个坑链、1个反照异常点和 ...
    它拍摄的7m分辨全月图像,为月科学家研究月精细地形地貌和地质学构造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源。
    万维望远镜个人版2.1中,你不仅可以随时访问这个高清的月面全图,还可以利用它制作月相关题材的漫游作品哦!
  • 北京大学智能学院袁晓如课题组与国家天文台展开跨学科合作,研究设计了一个结合自动分析与人工用户参与决策的交互式光谱分类检查可视分析系统,保证分类准确的同时显著提高分类效
    具有不同静止波长的谱线红移下会产生不同的波长变化,使得结果难以预测。这也是实现精准光谱分析的难点。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进一步提升光谱分类的效,我们提出可视分析系统SpectrumVA。
    如图5所示,673条光谱的最高得分红移候选对应正确红移(准确91.69%),并且随着候选红移数量增多,算法准确持续提升。结果说明了算法和提供多个红移候选策略的有效性。
    图6表明,SpectrumVA检查准确与当前工具持平,检查效显著提升。此外,设计的“选择-检查-推广”流程获得积极反馈。
    本工作第一作者是北京大学智能学院博士生李金城,通讯作者智能学院袁晓如研究员。其它合作者还包括赖楚凡,国家天文台的罗阿理研究员和王有芬助理研究员。
  • 该研究成果发表国际知名天文期刊《天体物理学报增刊》(2021,ApJS,253,35)。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同时,7454颗TESS捕捉到的类太阳恒星LAMOST的光谱数据中也得到了匹配。通过LAMOST的光谱数据,他们测量了这些恒星的色活动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恒星的色活动与其黑子密切相关,其活动剧烈程度也与其磁场强度大致呈正比例关系。
    此外,他们发现爆发超级耀斑的类太阳恒星同太阳相比具有更剧烈的色活动以及更大的黑子覆盖。 图2:类太阳恒星的色活动程度和表面黑子占比。
    值得一提的是,借助LAMOST覆盖了较大范围的北天区观测这一优势,他们的工作将TESS与LAMOST相结合,进一步推进恒星超级耀斑与太阳耀斑相似性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寻找恒星超级耀斑爆发与恒星演化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关系 ...
  • 数据资源1987年-2011年怀柔多通道磁场望远镜常规观测的磁场数据,包括太阳光球和色的纵向磁场,太阳光球矢量磁场。数据处理过程中对数据信息进行了完善和规范化,保存成国际通用的fits格式。
    其中文件名带有4861的数据是色纵向磁场数据;文件名带有5324的数据是光球磁场数据。数据文件头内包含观测数据信息。
  • 抚仙湖太阳观测基地分析He I强度综合图,研究He I吸收线强度观测到的太阳色的较差旋转。令人吃惊的是,色的自转速度比它下面的光球层要快。
    通过研究宁静色的自转特性,李可军研究员等推测,扎根太阳表面下的差旋薄层内的、磁通量(2.9–32.0)×10¹⁸Mx范围内的小尺度磁元加热宁静色,使其呈现反常的温度升高 ...
    ,并引起它以与该磁元相同的速旋转;且与差旋薄层一样,它们与太阳活动周反相位。
    光球层,强磁场抑制了自转的较差;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发现在色层中,强磁场增强自转的较差。
    ;为什么强磁场光球层会抑制较差,但在色层会增强较差;为什么会观测到扭转振荡,等等。
  • 11月19日,数字幕电影《巡天先驱——郭守敬天文成就》赠送仪式河北师范大学博物馆数字天象厅举行。
    影片          武志英副校长为活动致辞。她表示,这部电影是学校科研团队跨学科合作的一项实际成果,也是教学与科研融合发展的集中体现。
    她认为,河北师大此次制作跨学科探索有力推动了天文学科普教育的开展,希望双方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科普教育方面积极展开更广泛、深入的合作。   ...
  •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张敬华、毕少兰教授及李亚光等人利用LAMOST DR4低分辨光谱数据和Kepler 测光数据构建了一个包含5575颗FGK-型矮星的色活动指标和光球活动指标的样本库。
    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天文期刊《天体物理学报增刊》(2020,ApJS,247,9) 。
    LAMOST大型光谱巡天项目为测量恒星色层的Ca II线发射活动指标提供了大量数据,同时Kepler任务提供的高精度测光数据可以用来测量恒星光球层亮度变化。
    但两类指标衰减区的幂律指数有整体性差异,这表明产生这两类活动指标的磁特征有分布以及表面覆盖的差异,这也进一步为理解恒星内部发电机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
    图1:不同光谱类型的恒星色 Ca II 线发射强度指标(上)和光球亮度变化指标(下)分别与恒星转动周期的关系 ...
  •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