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天文台对LAMOST早型星双星统计性质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
2022-11-28 09:47
修改时间:
2022-11-28 09:46
文章类别:
阅读次数:
1768

近期,国际天文期刊《天体与天体物理学》(Astronomy & Astrophysic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郭彦君博士与合作者关于早型星双星统计性质的研究工作。该工作利用LAMOST DR8中分辨率数据,研究了886颗观测次数大于6次的早型星的双星比例、质量比分布和周期分布,给出了早型星双星比例与有效温度、金属丰度和投影自转速度之间的关系,为研究早型星的形成及演化,提供了统计学参考。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早型星主要是由光谱型为O、B型的恒星组成。它们质量大、光度高。大质量早型星可以促进宇宙再电离并使星系化学元素增丰。大部分早型星属于双星系统, 由早型星组成的双星系统最终可能演化形成双中子星、黑洞-中子星、双黑洞等引力波源。大质量双星的统计性质对于追踪大质量恒星的形成和限制双星星族性质至关重要,一直是天文学的重点研究课题。目前,大部分早型星观测样本来自于不同的观测,缺乏一致性观测样本,导致了早型星双星统计性质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偏差。

图1:内禀双星比与光谱型和金属丰度的关系

该研究通过LAMOST DR8中886颗超过6次光谱观测的早型星样本,根据其有效温度、金属丰度和投影自转速度进行了分组研究,结合蒙特卡洛模拟的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全面校正。研究发现这批样本早型星内禀双星比例随温度降低而降低,随着金属丰度的降低而降低:大质量O/B型星的双星比例可以达到76%,而质量相对较小的B/A型星的双星比例约为48%;金属丰度类太阳([M/H]>-0.1)的早型星双星比例为72%,而金属丰度较贫([M/H]<-0.5)的早型星双星比例为44%(见图1)。该成果可以作为双星星族合成的输入参数,进而理解致密双星的形成及演化。

该研究成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为天文观测设备和研究计划提供数据与技术服务。
截至2022年9月30日,LAMOST数据已通过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对外发布41次,其中国内发布33次,国际发布8次(DR 8 v2版数据已对全世界公开发布,DR 9 v1版数据已面向国内发布,DR 10 v0版数据已面向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发布)。如需了解LAMOST数据更多详情或希望使用该数据,您可以访问如下网址:https://nadc.china-vo.org/res/resource/?tag=10。如您在使用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或需要帮助,请发邮件至:support@china-vo.org
)
Yang Hanxi
(文章编辑: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体验。继续使用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按照我们的Cookie 政策使用cookie。
接受